原文服务方: 能源研究与管理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对龟峰、石城丹霞地貌区的景观类型、成因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根据地貌景观形态及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方式等综合因素,将龟峰丹霞地貌区的造型景观分为龟型石、残余型造型景观及丹霞洞穴3类,石城丹霞地貌区分为龟裂凸包、崩塌残余型景观及丹霞洞穴.通过对两个典型丹霞地貌区造型景观类型及其成因的分析和对比研究,了解到丹霞地貌造型景观的形成与研究区出露红层的岩石学性质、地层产状、构造特征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最佳成景要素是厚层红色砾岩、砂砾岩、砂岩(龟裂凸包型丹霞地貌主要为细砂岩或粉砂岩),地形高差大、节理发育、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地层裸露等.
推荐文章
资源县八角寨丹霞地貌景观旅游开发
八角寨
丹霞地貌
景观
旅游开发
丹霞地貌沟谷生态效应
丹霞地貌
沟谷地貌效应
地貌顶级群落
小气候
热带性物种
丹霞地貌山顶生态效应
丹霞地貌
山顶生态效应
生态型
物种多样性
青海东部丹霞地貌的地质地貌特征分析
红色碎屑岩
丹霞地貌
地质地貌特征
旅游资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丹霞地貌造型景观成因初探
来源期刊 能源研究与管理 学科
关键词 龟峰丹霞地貌区 石城丹霞地貌区 造型景观 景观成因 成景要素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与探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65
页数 4页 分类号 P931|P90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56/j.1005-7676.2017.04.0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琳琳 7 0 0.0 0.0
2 陈姗姗 3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16)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龟峰丹霞地貌区
石城丹霞地貌区
造型景观
景观成因
成景要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能源研究与管理
季刊
1005-7676
36-1310/TK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16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