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根据溶胀测量原理,结合位移传感器,设计了一种可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测量煤样在溶剂中溶胀的装置.测量获得了不同颗粒粒度B3煤样在神华循环油中、N2气氛下溶胀比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同时考察了初始压力、气氛和煤阶对煤样高温溶胀特性的影响,并采用非等温溶胀动力学方程对溶胀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颗粒粒度B3煤样的溶胀比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00℃时达到最大溶胀比,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溶胀比减小,煤层高度开始降低.增大初始压力和H2气氛下有利于煤样的溶胀.煤样在四氢萘中的溶胀比较在循环油中大.非等温溶胀动力学拟合分析表明,煤在溶剂中溶胀遵循简单级数反应机理函数,活化能在20 kJ/mol~60 kJ/mol之间.
推荐文章
几种煤的溶胀动力学研究
溶胀动力学
溶胀平衡
鑫源煤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胀特性研究
鑫源煤
溶胀
溶胀率
动力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温高压下煤在溶剂中溶胀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煤炭转化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循环油 四氢萘 溶胀 位移传感器 高温高压 非等温溶胀动力学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Q531.5|O643
字数 498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龙涛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45 50 4.0 5.0
2 陈垒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36 31 3.0 4.0
6 李延勋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10 5 1.0 2.0
7 吕和坤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12 12 2.0 3.0
8 叶英杰 河南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12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54)
参考文献  (1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循环油
四氢萘
溶胀
位移传感器
高温高压
非等温溶胀动力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煤炭转化
双月刊
1004-4248
14-1163/TQ
大16开
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22-44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89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8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