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探讨3-羧基-1,2,4-三氮唑(MTC)配合物的性质.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个结构新颖的配合物[Mn(C3H2 N3O2)2(H2O)2].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热重分析(TGA)和粉末X射线衍射(PXRD)等技术手段表征了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表明,配合物为一单核结构,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MnⅡ离子采取六配位,每个Mn离子位于反演中心,分别与两个MTC配体中的1个O和1个N原子螯合配位,同时还与2个水分子配位,形成一个稍微变形八面体构型结构.同时,在配合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氢键和弱的πr-πr作用力,通过分子间氢键和弱π-π相互作用形成一个三维网络结构.固体荧光研究表明,配合物的发射峰为517 nm,较配体发生7 nm蓝移.该研究对新型金属有机配合物荧光材料的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推荐文章
5-取代-1H-1,2,4-三氮唑-3-羧酸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5-氨基-1H-1,2,4-三氮唑-3-羧酸
Sandmeyer反应
合成
表征
新型1,2,4-三取代-1,2,3-三氮唑盐的合成
三氮唑
卡宾前体盐
分子内六元环化
并三环体系
合成
5-卤代-1H-1,2,4-三氮唑-3-羧酸乙酯及其衍生物的合成
5-卤代-1H-1,2,4-三氮唑-3-羧酸乙酯
衍生物
合成
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羧基-1,2,4-三氮唑MnⅡ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及荧光性质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水热法 羧基三氮唑 荧光性质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4-360
页数 7页 分类号 O614.1
字数 19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44/j.issn.1000-0518.2017.03.1602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云志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19 59 5.0 6.0
2 谭育慧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14 36 3.0 5.0
3 刘艺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4 5 1.0 1.0
4 古志峰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4 10 2.0 3.0
5 杨昌善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3 5 2.0 2.0
6 王宾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5)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水热法
羧基三氮唑
荧光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