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揭示微囊藻群体形成机理,为有效防治水华暴发提供依据,以三峡库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研究对象,研究N、P浓度,Ca2+浓度,光强,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生长、胞外多糖(EPS)合成和群体微囊藻形成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单细胞和群体微囊藻的形态特征.研究发现当N≤100 mg/L、P≤5 mg/L时,铜绿微囊藻生物量和EPS合成量随着N、P浓度增加而增加;适宜浓度的Ca2+(65 mg/L)有利于藻生长,EPS产量随着Ca2+浓度增加而降低,过高浓度的Ca2+在刺激微囊藻细胞分泌EPS的同时可能会促进其溶解,Ca2+和EPS均对微囊藻群体形成起桥架粘结作用;光照和温度对EPS合成有一定促进作用,且其促进效果均高于N、P和Ca2+作用,20℃是同时满足微囊藻生长及EPS合成的最有利条件.群体细胞比单细胞周围的胶质鞘更加明显和清晰,多糖胶鞘表面有许多Ca2+晶体,从微观角度可以确定Ca2+在EPS合成及群体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推荐文章
三峡水库神农溪2008年夏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暴发特性
神农溪
铜绿微囊藻
蓝藻水华
富营养化
三峡水库
微囊藻群体形成影响因子及机理
蓝藻水华
微囊藻
群体形成
非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
低氧化还原电位对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生长的抑制及恢复的影响
铜绿微囊藻
氧化还原电位
生长抑制
恢复
SOD酶
叶绿素a
杀藻剂对不同表型铜绿微囊藻的作用
叶绿素
杀藻剂
铜绿微囊藻
表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环境因子对三峡库区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群体形成影响及其形态特征
来源期刊 湖泊科学 学科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环境因子 铜绿微囊藻 形态特征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8-388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98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8307/2017.02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安强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6 86 6.0 8.0
2 蒋韵秋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8 2.0 2.0
3 李雪琴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6 2.0 2.0
4 王沙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5 黄晓龙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7)
共引文献  (149)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0)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4(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7(3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8(4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1(2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1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峡库区
环境因子
铜绿微囊藻
形态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湖泊科学
双月刊
1003-5427
32-1331/P
小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3号
28-201
191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78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578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