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解决多速率多载波扩频多址系统存在的信道衰落条件下性能下降以及频谱效率相对较低的问题,利用矩阵置换原理和r循环信道矩阵的分解特性,提出一种自适应多速率DFT加扰矢量多载波码分多址接入(AMR-DFT-VMC-CDMA)系统模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一定信道利用率条件下,信道误码率与发送信号帧长的相互制约关系,提出自适应参数调整算法以确保足够长的传输帧长.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在衰落信道下相比传统的多速率多载波扩频系统具有更好的性能,且通过调整参数,既满足了一定信道利用率下对帧长的要求,保证了频谱效率提高,又可以灵活完成多速率多用户的信息传输.
推荐文章
基于DFT的OFDM系统研究
OFDM
正交频分复用
DFT
基于OFDM的DFT加扰矢量码分多址接入技术
矢量正交频分复用
多载波直接序列码分多址
多载波码分多址
基于DFT-GCS的ACO-OFDM系统PAPR抑制算法
可见光通信
ACO-OFDM
DFT预编码
GCS算法
PAPR
基于DFT的自适应矢量地图水印算法
版权保护
数字水印
矢量地图
DFT变换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DFT-SV-OFDM的自适应多速率DFT加扰矢量码分多址系统研究
来源期刊 通信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 矢量正交频分复用 多载波直接序列码分多址 多载波码分多址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学术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54
页数 9页 分类号 TN92
字数 630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59/j.issn.1000-436x.201718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平志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114 1717 18.0 38.0
2 周杲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7 49 3.0 7.0
3 郝莉 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信息编码与传输四川省重点实验室 26 140 6.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正交频分复用
矢量正交频分复用
多载波直接序列码分多址
多载波码分多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通信学报
月刊
1000-436X
11-2102/TN
大16开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路11号邮电出版大厦8层
2-676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35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8547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