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针刺通过干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表达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已逐渐开展并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各研究的造模方式不一,术后评价标准有待进一步考量;②治疗组一般为电针或头针,干预方法较为单调,且取穴、电针参数、观察时间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标准,具有一定的随意性;③各个研究中观察指标定性定量的检测方法不尽相同,横向可比性不大,而且采用的检测方法也比较传统,今后的实验可以适当创新性采纳先进的技术及设备;④现阶段实验研究对象较局限,绝大部分为各类大鼠,是否能与人体临床实际相一致也有待于将来大量的研究来印证;⑤现阶段的研究多是针对菜单一的MAPK信号通路的家族成员进行观察,而众所周知MAPK家族相当庞大,并且仍然不断有新成员加入,加之生物体内的各种生化反应更是复杂繁琐,将来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在设计时或许可以考虑同时观察两条、三条甚至更多,以便了解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也许针刺正是通过调整各通路之间的动态平衡而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⑥当前对于针刺通过干预MAPK信号通路表达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相关研究仍然较多地停留在简单的验证及合理的推测上,尤其是对于研究相对较多的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信号通路的作用至今仍然存在很大争议,这无疑给后续的研究埋下了路障.所以,在该研究领域一些根源性问题上达到共识的要求迫在眉睫,而怎样设计实验建立权威以及更深层次地阐明该机制是对我们提出的一项严峻而意义重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