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对疾病发展、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住院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164例,其中康复136例,死亡28例.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临床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 死亡患者平均年龄为(64.5±9.1)岁,高于康复患者的(56.9±10.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9,P<0.01).所有患者均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绝大多数患者出现血清钙水平下降,AST、ALT、乳酸脱氢酶(LDH)、CK、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水平升高.死亡组患者新型布尼亚病毒核酸为(5.83±0.98) lg TCID50/mL (TCID50为组织培养半数感染剂量),高于康复组患者(3.96±1.08) lg TCID5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9,P<0.01).结论 年龄、血浆病毒核酸载量、CK、APTT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