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全科医学       
摘要:
背景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探讨EMs早期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对提高其临床诊断正确率、避免腹腔镜手术有重要意义.目的 以EMs患者的痛经、慢性盆腔痛、妇科检查结果、超声检查结果、血清上皮性卵巢癌抗原(CA125)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组织细胞色素芳香化酶(P450arom)检测结果为变量,构建EMs早期综合评分临床诊断模型,并探讨该模型对EMs的早期诊断价值,以期探寻安全有效﹑经济实用的诊断方法,提高EMs的早期诊断正确率,降低腹腔镜手术的可能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为盆腔EMs的拟行腹腔镜手术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建模组(100例)和验证组(5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病史、主要症状、妇科检查结果;记录患者超声检查、血清CA125检测、子宫内膜组织P450arom检测结果.以腹腔镜手术结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EMs早期综合评分临床诊断模型,绘制其诊断EMs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建模组中,金标准诊断阳性78例,阴性22例;验证组中,金标准诊断阳性24例,阴性26例.建模组中,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1.0%(91/100),血清CA125检测阳性率为64.0%(64/100),子宫内膜组织P450arom检测阳性率为76.0%(76/100).采用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EMs早期综合评分临床诊断模型:y=-10.77+4.96×痛经+1.88×慢性盆腔痛+3.02×妇科检查体征阳性+3.68×超声检查阳性+1.41×血清CA125检测阳性+4.56×子宫内膜组织P450arom检测阳性.血清CA125检测诊断建模组EMs的AUC为0.735,95%CI(0.614,0.857),灵敏度为74.4%,特异度为72.7%;子宫内膜组织P450arom检测诊断建模组EMs的AUC为0.841,95%CI(0.732,0.951),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77.3%;EMs早期综合评分临床诊断模型诊断建模组EMs的AUC为0.969,95%CI(0.936,1.000),诊断截断值为0.833,灵敏度为93.6%,特异度为86.4%.将EMs早期综合评分临床诊断模型用于验证组,AUC为0.881,95%CI(0.777,0.985),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4.6%.结论 本研究所建立的EMs早期综合评分临床诊断模型,一定程度上提高了EMs的早期诊断正确率,作为一种微创性检查手段,该模型可应用于临床EMs的早期诊断.
推荐文章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裸鼠模型的建立
动物模型
子宫内膜异位症
裸鼠
基于智能算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辅助诊断模型的建立
子宫内膜异位症
血清标记物
Logistic回归
支持向量机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超声诊断
超声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剖宫产
子宫内膜异位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宫内膜异位症早期综合评分临床诊断模型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全科医学 学科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早期诊断 模型
年,卷(期) 2017,(2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诊疗提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65-2671
页数 7页 分类号 R711.7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9572.2017.21.02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毛雪梅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10 55 4.0 7.0
2 周丽红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18 66 5.0 7.0
3 周赞华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34 187 9.0 12.0
4 卫哲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13 25 3.0 4.0
5 董海娜 丽水学院医学与健康学院 23 103 6.0 9.0
6 施倩 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病理科 2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01)
共引文献  (137)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4(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宫内膜异位症
早期诊断
模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全科医学
旬刊
1007-9572
13-1222/R
大16开
1998-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13687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