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广州医药       
摘要:
目的 前瞻性探讨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技术在显示骶前区血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40例因盆腔病变常规行MRI检查的成年患者,采用ACHIEVA 3.0T双源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盆腔骶前区血管行DCE-MRA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重组(VR)进行血管重建成像以最佳显示骶前区动脉及静脉,主要观察骶前区血管的影像学解剖.结果 40例骶正中动脉均显示清晰,成功率为100%;骶正中动脉均开口于腹主动脉分叉后上方,沿骶骨前面走行至尾骨尖,管径平均为(1.42±0.06)mm(1.30 mm~1.50 mm);骶前区静脉显示率为75%(30/40),可见骶前区静脉呈阶梯状分布.结论 应用3D CE-MRA可以清晰显示部分骶前区血管,可为骶前区手术提供个体局部影像学解剖信息.
推荐文章
3D CE-MRA在老年糖尿病病人下肢动脉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糖尿病
下肢动脉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造影
三维对比增强
3D TOF MRA与3D CE-MRA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
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诊断
TOF-MRA与3D CE-MRA在脑卒中临床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脑卒中
磁共振成像
时间飞跃法
对比增强血管成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3D CE-MRA技术在骶前区血管显像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广州医药 学科
关键词 骶前区血管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35.2017.06.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晓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 36 130 7.0 10.0
2 温彦丽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9)
共引文献  (104)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骶前区血管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州医药
月刊
1000-8535
44-1199/R
16开
广州市盘福路1号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1970-01-01
中文
出版文献量(篇)
5805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64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