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 从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止,在这85年的时间里,当时的清帝国仅仅保留了粤海关对外通商,史称“一口通商”.在这个时期,清政府将广州南城的一个区域划作来华外商进行贸易活动的地点,这就是当时广州“十三行”商馆区.此后,为了解决配套的文化生活区域,由于海幢寺处于“十三行”对面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此被清政府指定为外国人游览的地方,海幢寺成为清代中国第一个(也是当时唯一一个)对外国人开放的佛教寺院,同时也成为当时外国人眼中“最著名”的中国佛教寺院,成为当时唯一的“对外展示窗口”.当时的外国人对海幢寺有一种特殊的感受,他们在各种见闻录中对海幢寺都有描绘,留下了众多关于海幢寺的文字记录.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以海外文献研究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海外文献与海幢寺文化”学术研讨会侧记
来源期刊 中国宗教 学科
关键词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39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宗教
月刊
1006-7558
11-3598/D
大16开
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院
82-44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334
总下载数(次)
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