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经脉及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对同一疾病不同症状的疗效差异及相关机制.方法 新生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足三里组和合谷组,每组10~12只.除空白组外,均采用母子分离加醋酸灌肠结合结直肠扩张(CRD)联合制备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造模成功者,2月龄时,足三里组、合谷组给予相应穴位电针刺激,20 min/次,隔日1次,共5次.观察各组大鼠电针前后的粪便性状,采用Bristol分型标准评分;腹部回撤反射(AWR)评价内脏痛觉敏感性;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辣椒素受体(TRPV1)、5-HT2AR的阳性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针刺前,模型组、足三里组及合谷组大鼠的Bristol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针刺后,模型组(P<0.01)、合谷组(P<0.05)大鼠的评分升高;模型组、足三里组腹抬压力阈值明显降低(P<0.01),收缩波明显增加(P<0.01),结肠TRPV1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合谷组结肠TRPV1表达增高(P<0.05).模型组、合谷组结肠5-HT2AR阳性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足三里组及合谷组,针刺后Bristol大便评分降低(P<0.01);腹抬压力阈值升高(P<0.01)、收缩波个数减少(P<0.01);结肠TRPV1、5-HT2AR阳性表达均显著性降低(P<0.01).与足三里组相比,合谷组针后Bristol评分升高(P<0.05),结肠TRPV1表达下降(P<0.01),5-HT2AR表达升高(P<0.01).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和合谷穴均能降低IBS大鼠肠道痛敏感性,改善胃肠动力障碍.两穴比较,合谷穴对IBS内脏痛的治疗效应略优于足三里穴,而足三里穴对胃肠运动的调节效应更具优势.说明不同经脉、不同神经节段支配的穴位可以治疗同一病症,但存在效应差异,证实了经穴效应特异性存在且具有相对性.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针足三里、合谷穴对IBS模型大鼠肠道痛敏及动力异常治疗效应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合谷穴 足三里穴 内脏痛 胃肠动力 经穴效应特异性 大鼠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针灸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4-521
页数 8页 分类号 R245.9+7
字数 614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7.06.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红林 36 217 8.0 13.0
2 任晓暄 55 760 15.0 27.0
3 郭孟玮 38 547 11.0 23.0
4 王珊 18 87 6.0 9.0
5 李凯歌 5 22 2.0 4.0
6 吴艳英 4 21 2.0 4.0
7 谭莉华 4 22 2.0 4.0
8 蓝莹 6 26 3.0 5.0
9 吉毛先 6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0)
共引文献  (146)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49)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2(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3)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2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肠易激综合征
合谷穴
足三里穴
内脏痛
胃肠动力
经穴效应特异性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7697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