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TG-FTIR与动力学方法,研究碱性木质素与油页岩混合共热解的协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通过二者加权平均理论值与实验实际值对比,发现在热失重过程中仅在高温热解区间有协同作用.热解动力学研究表明:碱性木质素与油页岩可用组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混合质量比为8∶2时反应活化能E在高温热解区间最高,为抑制作用;其他混合比的反应活化能E在高温热解区间最低,为促进作用.通过红外光谱的检测,对共热解过程有明显变化的官能团进行分析,共热解过程析出的CH4、CO、CO2、H2O浓度在高温热解区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混合比为8∶2时,浓度均为最低.
推荐文章
沙柳主要组分热解特性的TG-FTIR分析
沙柳
沙柳化学组成
沙柳热解
热重红外分析
利用TG-FTIR研究造纸黑液碱木质素的热解机理
碱木质素
热解
动力学
热重-红外联用仪
热解温度对木质素与废旧橡胶催化共热解特性的影响规律
木质素
废旧橡胶
热解温度
催化共热裂解
热重分析
热解气质联用分析
手机SIM卡TG-FTIR热解实验研究
热解
活化能
热重-红外分析仪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碱性木质素与油页岩共热解协同作用的TG-FTIR研究
来源期刊 太阳能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碱性木质素 油页岩 共热解 TG-FTIR 协同作用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3-1538
页数 6页 分类号 TK6
字数 387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擎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162 1137 19.0 24.0
2 柏静儒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57 557 14.0 21.0
3 张宏喜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 14 2.0 3.0
4 邵佳晔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3 9 2.0 3.0
5 李梦迪 东北电力大学油页岩综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2 8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4)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碱性木质素
油页岩
共热解
TG-FTIR
协同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太阳能学报
月刊
0254-0096
11-2082/TK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3号
2-165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68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778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