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初步探讨新生儿出生后第1天和第3天肠道微生态中菌群分布的特点. 方法 选取2016年6月15日至2016年8月3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出生的50例单胎、健康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新生儿粪便样本,按采集时间分为第1天(记为D1)组和第3天(D3)组,每组各50个.使用Illumina Nex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样本中所有细菌的16S rRNA基因的V4+V5区进行DNA测序,获得肠道菌群结构数据.采用Metastats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绘制稀释曲线、Shannon-Wiener曲线和群落结构组成柱状图. 结果 (1) 100个粪便样本共检测到门25个,科119个,属227个,种159个.(2)2组粪便样本中主要的门均为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放线菌门.与D1组相比,D3组中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27±0.03与0.41±0.05、0.07±0.01与0.09±0.03),放线菌门呈下降趋势(0.10±0.01与0.01±0.00),变形菌门变化不大(0.51±0.03与0.49±0.05).2组的厚壁菌门、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值均为-0.01,P值均<0.05).(3)2组粪便样本中相对丰度前10的共有科为肠杆菌科、葡萄球菌科、肠球菌科、链球菌科和毛螺菌科.与D1组相比,D3组中肠杆菌科、葡萄球菌科、肠球菌科、链球菌科的相对丰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25±0.02与0.46±0.06、0.07±0.02与0.12±0.03、0.04±0.02与0.10±0.04、0.03±0.02与0.06±0.01),毛螺菌科呈下降趋势(0.03±0.01与0.02±0.02).2组中只有肠杆菌科相对丰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0.00,P<0.05).(4)2组粪便样本中相对丰度前10的共有属为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链球菌属、拟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与D1组相比,D3组中寡养单胞菌属、丙酸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相对丰度降低(分别为0.07±0.02与0.00±0.00、0.06±0.01与0.00±0.00、0.03±0.01与0.00±0.00、0.02±0.01与0.00±0.00、0.02±0.00与0.00±0.00,q值均为0.00,P值均<0.05),拟杆菌属、韦荣球菌属、副拟杆菌属等厌氧菌的相对丰度升高(分别为0.01±0.00与0.08±0.03、0.00±0.00与0.03±0.02、0.00±0.00与0.01±0.00,g值分别为0.01、0.01及0.00,P值均<0.05).(5)2组中相对丰度最高的菌种均为大肠埃希菌,均可见少量的加氏乳杆菌、动物乳杆菌和两岐双歧杆菌.(6)生后第1天的粪便样本,按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亚组和剖宫产亚组.2个亚组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属均为葡萄球菌属,其次为寡养单胞菌属.生后第3天粪便样本,按分娩方式和喂养方式分为阴道分娩+非纯母乳喂养亚组、阴道分娩+纯母乳喂养亚组、剖宫产+非纯母乳喂养亚组和剖富产+纯母乳喂养亚组.其中,剖宫产+纯母乳喂养亚组以葡萄球菌属为绝对优势菌,与其他3个亚组(均以肠球菌属、拟杆菌属、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要优势菌属)不同;而双歧杆菌属及Subdoligranulum仅出现在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粪便样本. 结论 胎粪并非无菌,且生后3d内的粪便虽然菌群构成不同,但有共有优势菌.同时,与生后第1天相比,生后第3天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的相对丰度逐渐下降,而厌氧菌的相对丰度逐渐上升.
推荐文章
生态因子对新生儿呼吸道微生物建群的影响
生态因子
新生儿
咽部
微生态学
肠道菌群水平与早产极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预后的相关性
肠道菌群
极低出生体重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预后
微生态制剂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观察
高胆红素血症
婴儿,新生
治疗结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生儿出生后三天内肠道微生态中菌群分布
来源期刊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胃肠道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婴儿,新生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母乳喂养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7-514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61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7.07.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郭佳林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 11 77 3.0 8.0
2 肖玲莉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 4 37 3.0 4.0
3 贲晓明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 14 111 6.0 10.0
4 丁溢芳 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新生儿科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肠道
微生物群落
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
婴儿,新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月刊
1007-9408
11-3903/R
16开
北京市西安门大街1号
82-887
199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64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928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