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该文利用黔西南州2006-2015年8县站初夏(5、6月)逐小时降水量、Micaps资料,对近10a黔西南初夏暴雨主要环流背景、物理量及云图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黔西南初夏暴雨发生时200 hPa基本都为南亚高压控制;500hPa主要有高空槽、副高边缘、两高切变、西北气流等;700 hPa上主要有切变线及低涡,其中切变线有35次,低涡7次,有14次低空急流得到建立;850 hPa上主要有切变线及低涡,其中切变线21次,低涡19次,有11次低空急流得到建立,急流轴的位置与700 hPa较为一致;地面上的系统多为辐合线、静止锋或冷锋,其中地面辐合线最多23次,静止锋15次;建立4种概念模型:南支槽型、高原槽型、副高边缘型及高空槽+副高边缘型.②暴雨发生前大气中的水汽条件、动力条件、热力条件都是最好的,暴雨发生时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变少,低层辐合变弱,上升速度变弱,大气不稳定度被破坏,空气中的能量、热量下降.③暴雨云团的源地主要位于贵州西部—云南东部一线,发生次数最多的为云南罗平—富源一带及毕节,次之为六盘水;暴雨云团的路径主要有东南路径、偏东路径、东北路径、西南路径等,其中东南路径最多;暴雨云团生命史在3~20 h之间,平均11.4h;暴雨云团的初生生成时间在11-23时,主要生成时段集中在午后—傍晚;其中典型MCC占所有暴雨过程的52%,其源地主要为毕节西部,有19个MCC的形成是由多个暴雨云团合并加强最终形成的;MCC云团的最早初生时间为13时,主要初生时段集中在14-17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