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土壤微生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维持土壤生产力的重要组分.因此,深入了解不同环境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作用,对于整个生态系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探讨油松(Pinus tabuliformis Carr.)、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混交林造林模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运用Biolog-Eco技术,对辽宁省建平县油松人工纯林(YC)、无植物种植土壤(NP)以及油松-蒙古栎人工混交林(YM)土壤微生物代谢功能多样性进行研究,探讨不同类型林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类型林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差异显著,总碳源的利用能力(AWCD)的顺序为:YM>YC>NP.不同类型林分的土壤微生物对六大碳源的利用率存在差异,YM对L-天门冬酰胺、L-苯基丙氨酸、L-丝氨酸、L-苏氨酸、吐温40、D-半乳糖酸-γ-内脂、苯乙胺、D-葡萄糖胺酸、4-羟基苯甲酸、γ-羟基丁酸的利用能力显著高于YC (P<0.os),YC又显著高于NP.主成分分析显示,糖类和氨基酸类碳源是影响微生物活性的重要碳源.3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Shannon指数无明显差异,物种McIntosh指数依次为YM>YC >NP,Simpson指数YM和YC无明显差异,二者均显著高于NP.结果表明,油松-蒙古栎混交林可以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推荐文章
U辽西油松侧柏混交林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主成分分析
Biolog代谢指纹图谱
Biolog微平板法
秦岭地区不同林分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特征
秦岭
土壤微生物
代谢特征
BIOLOG
落叶松和水曲柳带状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土壤理化性质
主成分分析
Biolog微平板法
BIOLOG在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BIOLOG
土壤微生物群落
功能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油松和蒙古栎混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学杂志 学科
关键词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主成分分析 Biolog微平板法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东北森林生态与经营专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028-3035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92/j.1000-4890.201711.03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永斌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96 1203 19.0 31.0
5 殷有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49 551 14.0 21.0
6 张淞著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6 15 2.0 3.0
7 邓娇娇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7 20 3.0 4.0
11 朱文旭 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 6 16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8)
共引文献  (625)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
同被引文献  (86)
二级引证文献  (8)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9(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2(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2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5(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7(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8(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2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1(1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2(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生物功能多样性
碳源利用
主成分分析
Biolog微平板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杂志
月刊
1000-4890
21-1148/Q
大16开
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161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55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6175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