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胡修棉教授(2017)发表的学术论文《物源分析的一个误区:砂粒在河流搬运过程中的变化》,基于Krumbein滚筒实验结果及大量观察数据,发现现代河流的砂粒中不稳定矿物成分、磨圆度及粒径等变化与国内《沉积岩石学》教材相关结论矛盾,应用于物源分析是“以讹传讹”.受其启发,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认为滚筒实验结果对自然界河流砂的机械搬运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即随着搬运距离的增加,颗粒逐渐变细、磨圆度变好,加之河流搬运过程中伴随的化学分解等作用,其中的不稳定成分逐渐变少.但由于掺和作用的存在,河流搬运过程中混合了搬运距离不同的颗粒,其不稳定矿物成分含量、磨圆度和粒径等均会发生变化.国内教材对上述现象均有不同程度的描述,得到广大沉积学者认可,而胡修棉教授(2017)对此论述不够.此外,胡修棉(2017)单从地理位置上划分搬运距离的长短似乎不妥.河流搬运对颗粒的磨圆度和粒径的改造作用缺乏直接的数据证明,建议利用标定法跟踪观察.
推荐文章
单颗粒碎屑矿物在海洋沉积物物源分析中的应用
海洋沉积物
单颗粒碎屑矿物
物质来源
研究现状
棉籽油生产过程中棉酚的影响与对策
棉酚
棉籽
棉籽油
预榨
膨化
浸出
精炼
论科技期刊稿件退修过程中编辑与作者的沟通
科技期刊
稿件退修
编辑
作者
错流微滤制备动态膜过程中细微颗粒沉积机理
动态膜
错流微滤
临界粒径模型
颗粒沉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与胡修棉的讨论:水流搬运与沉积过程中掺和作用对碎屑颗粒的重要影响
来源期刊 古地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沉积岩石学 河流搬运 掺和作用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岩相古地理学及沉积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48-652
页数 5页 分类号 P512
字数 446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605/gdlxb.2017.04.05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1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2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3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4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沉积岩石学
河流搬运
掺和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古地理学报
双月刊
1671-1505
11-4678/P
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0号石油大学
2-739
199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293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