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沙珠玉治沙实验林场内不同生长年限的固沙灌木沙丘-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 Kom.)和丘间地-乌柳(Salix cheilophila Schneid.)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木调查、采集土壤样品及室内实验,分析了人工恢复3、12、21、30、42 a和51 a的植被生长特征、植被区土壤理化性质及两者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柠条和乌柳生长51 a后,植物的高度、冠幅、基径和新梢生物量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与3 a生植被相比,高度、冠幅、基径分别增加了11.1、41.4、18.1倍和4.3、8.8、18.5倍;30 a生柠条和21 a生乌柳的新梢生物量达到最大,平均值分别为100.79 g和81.33 g.②与对照样地相比,柠条和乌柳植被区土壤深度10、30、50 cm和70 cm处平均含水率分别降低了17.6%、47.9%、60.9%、39.7%和8.2%、44.5%、47.8%、39.8%;51 a生柠条和乌柳植被区表层土壤黏粒含量分别增加了251.2%和140.2%(P<0.05),土壤毛管持水量分别增加了119.9%和35.0% (P <0.05),土壤容重分别减小21.9%和20.3% (P >0.05);3、12、21、30、42、51a生柠条和乌柳植被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对照样地的0.94、1.02、1.51、2.48、3.93、5.35倍和1.05、1.76、2.90、3.74、4.31、4.53倍.③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黏粒含量-毛管持水量、黏粒含量-土壤有机质、黏粒含量-冠幅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88、0.769、0.843和0.816、0.747、0.852(P <0.01),土壤含水率-冠幅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2和-0.796(P <0.01).④固沙灌木的生长指标及植被区土壤性质在恢复21 ~30 a时达到相对最优,建议适时采取合理的抚育管理措施,以实现高寒沙区林场可持续经营发展.
推荐文章
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区固沙灌木影响深层土壤水分的动态模拟研究
固沙灌木
灌木盖度
深层土壤水分
生态-水文模型
腾格里沙漠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初期的土壤养分特征
黄土丘陵区
次生演替
灌木
土壤养分
荒漠人工固沙植被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异性
人工植被
荒漠
土壤水分
空间变异性
影响因子
黄土丘陵区植被次生演替灌木初期土壤物理性质特征
黄土丘陵区
次生演替
土壤物理性质
灌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寒灌木固沙区土壤性状与植被生长特征的相关分析
来源期刊 干旱区研究 学科
关键词 高寒沙区 固沙灌木 植被生长 土壤水分 土壤有机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土壤资源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1337
页数 7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6/j.azr.2017.06.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学全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40 398 11.0 18.0
2 高琪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原与资源环境学院 9 39 5.0 6.0
3 李少华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16 59 5.0 6.0
4 张立恒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6 20 3.0 4.0
6 陈新均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荒漠化研究所 6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48)
共引文献  (177)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78)
二级引证文献  (9)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7(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3(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1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寒沙区
固沙灌木
植被生长
土壤水分
土壤有机质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研究
双月刊
1001-4675
65-1095/X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3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7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