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研究辽东低山丘陵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在不同坡位的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的关系,本研究对桓仁、清原和本溪3个地点共计18块样地的油松和樟子松林分进行调查,按照不同坡位(坡上、坡中、坡下),分上、下两层(0~15cm和15~30cm)采集土壤样本,并在每层钻取周边4个点,混合成1个样本,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结果表明:两树种林地土壤养分特征均表现为,坡下>坡上>坡中,上层>下层,其中土壤全磷含量在不同坡位和土层呈现出明显差异;两树种坡下的各土壤养分元素间相关系数高于坡中和坡上,其中,油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880,樟子松林地土壤养分间相关系数超过0.910,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两树种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间相关性结果,除油松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全氮和全磷与冠幅呈显著的负相关,坡中的土壤全磷与树高呈显著的负相关,以及樟子松林地坡上和坡中土壤有机碳与冠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外,两者林地坡上和坡中的土壤养分与各生长性状间的关系不紧密,而坡下的土壤养分与林木生长性状的相关性高于坡中和坡上,且大部分达到显著水平.综合来看,两种造林树种坡下表层土壤养分能显著影响林木生长状况,在林分经营过程中,可据此进行针对性管护.
推荐文章
辽西北典型人工林地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与林木生长性状的关系
油松
樟子松
人工林
坡位
土壤养分
生长性状
不同坡位桉树人工林生长和土壤理化性质比较
桉树
人工林
立地条件
造林
土壤养分
冀北坝上不同樟子松林的土壤养分及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樟子松人工林
土壤养分
有机质
冀北坝上地区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叶片-枯落物-土壤氮磷化学计量特征
沙地樟子松
叶片
枯落物
土壤
生态化学计量学
林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油松和樟子松人工林不同坡位土壤养分特征及其与生长性状的关系 ——以辽东地区为例
来源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油松 樟子松 人工林 坡位 土壤养分 生长性状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2-529
页数 8页 分类号 S715.7
字数 509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1700.2017.05.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79)
共引文献  (567)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87)
二级引证文献  (8)
195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2(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3(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4(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5(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7(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0)
2008(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7)
2009(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0(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1(3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2(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6(8)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油松
樟子松
人工林
坡位
土壤养分
生长性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0-1700
21-1134/S
大16开
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7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87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