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东北大豆产量相关性状(地上部生物量、产量、表观收获指数、主茎荚数)和株型相关性状(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目、倒伏程度)生态特性及各亚区改良方向,本研究采用1916-2012年间搜集或育成的东北地区代表性资源361份,于2012-2014年在东北4个生态亚区的9个代表性地点进行试验研究(Ⅰ亚区:北安、扎兰屯,Ⅱ亚区:克山、牡丹江、佳木斯、长春,Ⅲ亚区:大庆、白城,Ⅳ亚区:铁岭).(1)将品种在所有环境下的平均值作为该品种的综合值,用以作为与生态区值比较的标准.结果表明:东北大豆群体及各熟期组在各生态区产量和株型性状的差异虽达到显著水平,但绝对差异并不大.第Ⅰ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和内蒙古北部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植株高大主茎荚数偏低(仅为其它亚区值的一半左右);第Ⅱ亚区主要包括黑龙江中南部至吉林省长春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株型高大但倒伏问题突出;第Ⅲ亚区包括黑龙江西南至吉林省东北部缺水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植株矮小,主茎节数降低,但产量、主茎荚数和表观收获指数均较好;第Ⅳ亚区主要包括辽宁省大部地区,东北大豆群体在该亚区的特点是植株矮小,表观收获指数偏低、产量略低的特点.(2)通过将大豆按照产量高低分为3组(低产、中产、高产),讨论不同亚区不同产量类型大豆改良的方向及该亚区改良进展及理想的高产株型.结果表明:产量改良应通过改良地上部生物量来实现,不同亚区不同产量类型改良的方向略有不同.第Ⅰ亚区将中产型改良为高产型应重视主茎节数的增加,本地区高产品种应注意改良地上部生物量和主茎荚数,本群体在这两个性状优势有限;第Ⅱ亚区各产量类型改良均应注重主茎节数和株高的改良,中产型改良为高产型应重点关注主茎节数;第Ⅲ亚区改良与地上部生物量相关的株高、主茎、分枝性状均能改良各产量类型;第Ⅳ亚区应注意改良当地品种表观收获指数.根据各亚区内群体高产品种及当地适宜熟期组高产品种的株型特点,提出了不同亚区的高产株型,同时筛选出一批各生态亚区内高产品种供育种利用.
推荐文章
东北大豆种质资源生育期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
东北春大豆
生育期性状
遗传变异
生态特征
生态亚区
东北大豆种质群体生态性状在北安地区的表现及其潜在的育种意义
东北大豆
生态性状
熟期组
育种潜势
北安
广西绿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
绿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相关性
广西
41份非洲地区和我国湖北蚕豆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蚕豆
种质资源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非洲
湖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东北大豆种质资源株型和产量性状的生态特征分析
来源期刊 大豆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东北春大豆 产量性状 株型性状 生态特征 理想株型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
页数 分类号 S565.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61/j.issn.1000-9841.2017.01.0001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71)
共引文献  (274)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东北春大豆
产量性状
株型性状
生态特征
理想株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豆科学
双月刊
1000-9841
23-1227/S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368号
14-95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61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320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