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中国戏曲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传授技艺的形式是“家班”.这种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称作“教坊”.设置的目的,是封建帝王为自己的享乐.明代始有招收贫寒子弟做一种有计划的训练的科班.但当时最为盛行的培养演员的形式,是边教戏边演出的“家班”.至清家班更为盛行,科班出现较早的当为嘉庆间的嵩祝班,以后有三庆班、小荣椿班、金奎班等.晚清,一些王爷、太监为消遣他们寂寞无聊的岁月,多曾办过科班.中国戏曲的演出团体,最早出现的是一种艺人自家组成的班社,在各城镇乡村中巡回演出.宋元时期已十分发达.清代由于地方戏的勃兴,“自集成班”的演出剧团,几乎遍地皆是.至晚清,戏曲的行当、脸谱、服装、道具都已十分完善.演出已注意刻画人物,演员的表演技艺已日趋精湛.观众也随之由茶园里的消遣听戏,而转变为到剧场里欣赏戏曲艺术.
推荐文章
浅析中国戏曲的发展
中国戏曲
发展历史
传统艺术
文化艺术
论中国戏曲声腔的发展阶段
戏曲声腔
乱弹
声腔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戏曲的科班与演出剧团
来源期刊 戏剧文学 学科
关键词 中国戏曲 家班 科班 演出 剧团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戏剧史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1-136
页数 6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生筠 牡丹江师范学院评文学院 19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戏曲
家班
科班
演出
剧团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戏剧文学
月刊
1008-0007
22-1033/I
16开
吉林省长春市建设街2779-2号
12-51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5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