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后上缘骨折块形成与椎基静脉孔的关系及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形成机制.方法 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带有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62例,术前行胸腰椎CT扫描及矢状面重建.在横断面图像上测量后上缘骨折块长度(RL)和椎体长度(VL),并计算RL/VL值.在矢状面图像上测量后上缘骨折块宽度(RW)和椎体宽度(VW),并计算RW/VW值;测量后上缘骨折块高度(RH)和椎体高度(VH),并计算RH/VH值,进而确定后上缘骨折块与椎基静脉孔的位置关系.选取8个新鲜冰冻腰椎标本行Micro-CT扫描,将图像分为三层、每层九个区域进行分析(上层SR1~SR9,中层MR1~MR9,下层IR1~IR9),比较各个区域骨微结构——骨体积分数、骨密度、连接密度、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的差异,观察椎基静脉孔能否影响其周围的骨小梁分布.将腰椎标本制作为体外爆裂性骨折模型,观察椎体后上缘骨折块的形态及影像学表现,进一步分析椎体后上缘骨折块与椎基静脉孔的解剖位置关系.结果 RL/VL、RH/VH值接近1/2(分别为0.497±0.059、0.485±0.036),RW/VW值接近1/3 (0.319±0.025),提示骨折块位于椎基静脉孔所在区域上方.Micro-CT结果显示椎基静脉孔所在区域MR2、MR5骨微结构参数(骨体积分数、结构模型指数、骨小梁数量)明显较同层其他区域薄弱,上层SR5相应参数较同层其他区域薄弱,提示椎基静脉孔可能改变其上方区域的骨小梁分布而使强度降低.体外模拟爆裂骨折模型显示骨折线经过椎基静脉孔的顶角或上缘,椎基静脉孔的上缘为骨折块的底面,后纵韧带损伤的位置主要邻近椎基静脉孔边缘.结论 作为骨质缺损区,椎基静脉孔是正常椎体最薄弱的区域,且影响其周边区域的骨小梁分布.当遭受垂直暴力时,上层SR5区域和中层MR2、MR5区域最先发生骨折,进而形成后上缘骨折块;骨折块位于椎基静脉孔上方,包括全部或部分椎基静脉孔的上缘.
推荐文章
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临床疗效
胸腰椎
爆裂性骨折
伤椎置钉
内固定
临床疗效
椎管环状减压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椎管减压
内固定
植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围术期
护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后上缘骨折块与椎基静脉孔的相关性
来源期刊 中华骨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骨折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年,卷(期) 2017,(19)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3-1230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57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0253-2352.2017.19.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范顺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166 1581 19.0 27.0
2 赵兴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30 314 11.0 16.0
3 赵凤东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51 608 14.0 21.0
4 张旭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2 7 2.0 2.0
5 李生鋆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3 13 3.0 3.0
6 虞天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骨科 2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1)
共引文献  (179)
参考文献  (4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4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3(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4(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胸椎
腰椎
骨折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骨科杂志
半月刊
0253-2352
12-1113/R
大16开
天津市河西区解放南路406号
6-17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89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1116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