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植物学报       
摘要: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持续稳步发展,表现在中国植物科学家在国际主流高影响力学术期刊发表文章的数量稳中有升,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期刊逆风出行,进入研究性期刊世界前三甲行列.中国科学家在植物学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稻(Oryza sativa)产量性状杂种优势的分子遗传机制解析入选2016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植物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体信号识别机制的研究和独脚金内酯的受体感知机制入选2016年生命科学十大进展.我国植物科学,特别是以水稻为代表的作物研究在国际学术界已占有一席之地.例如,在水稻组学(如基因组和转录组等)资源和技术平台的建立、重测序的开发及功能基因的克隆和调控网络的解析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如揭示了独脚金内酯信号转导的“去抑制化激活”机制、从分子水平上阐释了水稻籼粳杂种不育和广亲和性基因S5的作用机理及发现了控制水稻耐冷的基因组位点),已经引领世界水稻乃至作物科学研究.该文对2016年中国本土植物科学若干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旨在全面追踪当前中国植物科学领域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与读者共享我国科学家所取得的杰出成就.
推荐文章
2019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9年
2010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0
2008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08
2009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09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016年中国植物科学若干领域重要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植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6年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主编评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4-452
页数 5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983/CBB1714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之端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41 814 16.0 28.0
2 萧浪涛 149 3448 31.0 53.0
3 陈凡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0 246 10.0 15.0
4 白永飞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52 3359 27.0 52.0
5 漆小泉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11 34 3.0 5.0
6 王台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31 504 14.0 21.0
7 王小菁 96 1332 19.0 31.0
8 孔宏智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1 184 9.0 13.0
9 顾红雅 24 616 12.0 24.0
10 董爱武 12 64 4.0 7.0
11 左建儒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10 218 6.0 10.0
12 姜里文 6 39 3.0 6.0
13 杨淑华 6 99 4.0 6.0
14 钱前 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11 77 5.0 8.0
15 种康 1 17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91)
共引文献  (47)
参考文献  (1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43)
二级引证文献  (24)
19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2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6(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7(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9(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1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1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4)
2012(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7)
2013(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7)
2014(5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9)
2015(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16(131)
  • 参考文献(117)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7(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
2020(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
植物科学
研究进展
2016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学报
双月刊
1674-3466
11-5705/Q
大16开
198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16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