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评价三种方法 用于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的检测效果,寻找适合此类器械的检测方法 .方法 2016年1—4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后的吸引类管腔器械进行抽样,使用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对同一类吸引管腔器械的外表面、螺纹接口及管腔内壁进行检测,比较三种方法 的检测合格率.结果 目测借助放大镜检测法、杰力试纸检测法及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清洗后吸引类管腔器械合格率分别为99.00%、91.00%、71.50%,三种方法 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545,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67);三种方法 检测管腔外表面的清洗合格率均为100.00%;螺纹接口处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100.00%、98.00%、97.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95,P>0.05);管腔内壁的清洗合格率分别为99.00%、92.00%、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634,P<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的外表面及螺纹接口处清洗质量可采用目测借助放大镜进行评估,管腔内壁清洗质量的检测应首选ATP生物荧光法,条件有限时可使用杰力试纸进行日常检测,辅以ATP生物荧光法定期检测.
推荐文章
运用高压蒸汽法清洗吸引头类管腔器械的效果
高压蒸汽
管腔器械
清洗
消毒
医院感染
管腔类手术器械清洗质量控制方法的改进及效果观察
管腔类手术器械
清洗方法
清洗质量
医院感染
三种预处理方法对管腔类器械的清洗效果比较
含氯消毒剂
多酶清洗液
管道器械
清洗效果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儿科吸引类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价方法比较
来源期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儿科 吸引类管腔器械 清洗效果 检测方法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53-955,9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97.323
字数 316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0.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忠元 31 154 8.0 11.0
2 朱丽辉 88 495 11.0 18.0
3 郭立平 13 35 4.0 5.0
4 刘世华 38 225 8.0 12.0
5 陈怡君 8 28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
共引文献  (87)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儿科
吸引类管腔器械
清洗效果
检测方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月刊
1671-9638
43-1390/R
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203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3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9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