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丝绸之路的中外文化交流视野下,以唐代经典图式之一陵阳公样为研究对象,基于相关论述对陵阳公样的概念作进一步界定.采用图像分析与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式,梳理陵阳公样的形成和流变,透过其发展历程探析中外织锦技艺的交融与演进.研究认为:萨珊艺术的传入带来了构图模式的演变,提花工艺的交融促成了织造技术的进步,纹样设计的本土化创新引发了织物装饰题材的变迁.陵阳公样是东西方工艺文化交融创新的一个极佳例证,其研究对深入探析丝绸之路的文明交流互鉴具有积极意义.
推荐文章
唐代织锦纹样陵阳公样的窠环形式流变研究
陵阳公样
窠环
融合
形式特点
映射关系
土家织锦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传播
技艺传承
技艺传播
文化消费
网络社交
丝绸之路打通前后陵阳公样图像形式的演变
陵阳公样
丝绸之路
起源
流变
交流融合
"陵阳公样"中对鹿纹的审美形意及功能探析
唐代
服饰品
"陵阳公样"
对鹿纹
形意功能探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陵阳公样看中外织锦技艺的交融与创新
来源期刊 丝绸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陵阳公样 纹样设计 织锦技艺 交流融合 本土化创新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设计与产品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3-70
页数 8页 分类号 TS145.1|J523.1
字数 659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17.11.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乔熠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11 35 3.0 5.0
2 乔洪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27 57 5.0 7.0
3 毛艺坛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9 16 2.0 4.0
4 兰倩 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 7 44 3.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9)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陵阳公样
纹样设计
织锦技艺
交流融合
本土化创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丝绸
月刊
1001-7003
33-1122/TS
大16开
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浙江理工大学1号楼5F
32-28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95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1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