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华南沿海暖区暴雨是单一暖气团降水.本文采用客观分析方法确定暖区暴雨主要影响系统为两类辐合线低值系统:偏南向辐合线与西南向辐合线;此类辐合线系统具有强烈的辐合上升层次与暖心结构,是一类强烈的暖区暴雨天气系统.偏南向辐合线多出现在粤西沿海,而西南向辐合线多出现于粤东沿岸,分别具有短时团状与持续带状两类强降水.华南沿海地区山脉河口众多,其中珠江口以西的团状云雾山正面阻挡偏南向辐合线,河口以东的带状莲花山侧面阻挡西南向辐合线.利用WRF数值模式分别研究粤东和粤西山脉对两类辐合线及其暴雨的地形影响,包括正面阻挡和侧面摩擦.结果显示,将偏南向型辐合线所遇云雾山范围地形降低80%后,因正面阻挡缺失,辐合线及其降水向北推进,雨带强度减弱,形状改变.地形的正面阻挡促使低层辐合气流迅速抬升触发强降水.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又加强系统的上升运动和暖心结构强度与层厚,进而增强暴雨.填充偏南向型狭管地形的试验显示,狭管效应构成对强降水位置和强度的直接强迫影响,加之与云雾山正面阻挡配合,两项作用造成粤西暴雨频繁特征.测试粤东西南向莲花山脉对西南向辐合线的侧向阻挡与摩擦效应,通过对比莲花山两种地表粗糙度环境模拟效果,获得显著的局地垂直上升速度差,显示粤东沿海山脉的侧向摩擦不仅增强西南辐合线强度也加强垂直上升运动强度,由于西南气流的持续,山脉走向与气流的配置,维持了降雨时长及雨带范围.同时对粤西近海西南辐合气流及河口的暴雨雨带也有连带增强与维持作用.进一步地山脉地形抬升以其抬升迅速,范围集中,层次深厚,而有别于锋面气团抬升.加之近海水汽充沛,抬升后中层凝结释放的配合,增强了辐合线低值系统强度,造成暖区降水雨强远高于华南锋面降水.
推荐文章
华南沿海暖区暴雨系统研究进展
华南沿海地区
暖区暴雨
低层辐合线
暴雨东风波
热动力机制
地形影响
一次地形加强贵州暖区暴雨成因分析
暖区暴雨
地形
高温高湿高能
列车效应
TBB
两类华南沿海暖区暴雨特征及热力发展机制对比研究
暖区暴雨
低层辐合线
热力发展机制
数值模拟
潜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华南沿海暖区辐合线暴雨地形动力机制数值模拟研究
来源期刊 大气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暖区暴雨 辐合线系统 沿海山脉 数值试验 动力影响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4-796
页数 13页 分类号 P444
字数 101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878/j.issn.1006-9895.1702.1618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高义梅 2 24 2.0 2.0
2 张旭 2 2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0)
共引文献  (473)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329)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4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7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0(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3(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5(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6)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暖区暴雨
辐合线系统
沿海山脉
数值试验
动力影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大气科学
双月刊
1006-9895
11-1768/O4
16开
北京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北京9804信箱)
2-823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3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931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