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紫色土上,探究接种土著AMF (indigenous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及不同形态氮肥施用对间作大豆Glycinemax生长及氮利用的影响,为提高间作大豆对土壤不同形态氮素的吸收与利用,减少土壤无机氮残留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盆栽试验,设2种种植方式(大豆单作和玉米/大豆间作),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处理[不接种(NM)、接种土著AMF]和3个氮处理[不施氮(N0)、施无机氮(ION120)、施有机氮(ON120)],以期揭示土著AMF和不同形态氮施用对间作大豆生长及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0相比,施ION120和ON120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累积量.NM条件下,无论何种施氮处理的间作土壤N H4+-N、NO3--N含量均低于单作,其中当接种土著AMF时,与单作相比,间作对减少土壤无机氮的积累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无论单作或是间作,相同菌根处理下,ION120和ON120处理的大豆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大豆地上部和根系氮含量及大豆地上部和根系氮吸收量均不同程度地高于N0处理,其中间作-土著AMF条件下,ION120处理的根系生物量、根系氮含量及氮吸收量均显著高于ON120处理.间作-ION120条件下,土著AMF处理的大豆地上部氮含量、吸收量及根系氮含量、氮吸收量较NM处理分别提高了9.8%、69.8%和8.1%、54.8%,四者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除根系氮吸收量外,地上部氮含量、氮吸收量及根系氮含量均在间作-土著AMF-ION120处理下显著提高,间作与土著AMF互作优势明显.间作-土著AMF条件下,ION120和ON120处理的大豆根系氮吸收效率高于N0处理,分别提高了2%和6%.总体来看,土著AMF与ION120氮肥施用对促进间作大豆生长与提高氮素利用率尤为明显,可望减少土壤氮素残留而减轻氮素流失的风险.
推荐文章
菌根对紫色土上间作玉米生长及磷素累积的影响
紫色土
玉米(Zea mays L.)
间作
丛枝菌根真菌(AMF)
根系分隔
磷积累
丛枝菌根真菌对中性紫色土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分根装置
菌丝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
平均重量直径
几何平均直径
通径分析
减量施氮与间作模式对甜玉米AMF侵染和大豆结瘤及作物氮磷吸收的影响
减量施氮
甜玉米
菜用大豆间作
氮吸收
磷吸收
根瘤菌
丛枝菌根真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土著从枝菌根真菌(AMF)与不同形态氮对紫色土间作大豆生长及氮利用的影响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土著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氮形态 大豆 硝态氮 氨态氮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83-995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70094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87)
共引文献  (335)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52)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5(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1(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2(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3(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17)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5(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著丛枝菌根真菌
间作
氮形态
大豆
硝态氮
氨态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4143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