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页岩气储层渗透率非常低,采用常规压力恢复测试方法评价储层时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探测到径向流动,导致效率非常低,而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可以使页岩气储层在较短时间内出现拟径向流,从而实现储层的快速评价.在分析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快速评价页岩气储层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涪陵页岩气储层特点,从设备选择、注入排量、总注入量和注入液体选择等方面对微注入压降测试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研究结果发现,涪陵页岩气田可以采用150~500 L/min排量注入清水进行微注入压降测试,待地层破裂后再持续泵注10~30 min,注入总量控制在5~15 m3,就可以获得较好的测试结果.采用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对涪陵页岩气田6口页岩气井储层进行了评价,通过对压降测试曲线进行G函数分析获得了原始地层压力和储层有效渗透率,其与试验分析和压力测试结果相吻合.这表明,采用微注入压降测试方法可以实现对页岩储层的快速评价.
推荐文章
页岩气储层品质测井综合评价
四川盆地
海相页岩气
水平井
储集层品质
有机孔隙度
有机碳含量
总合气量
脆性指数
页岩气储层测井评价及进展
测井评价
页岩气储层
总有机碳
成熟度指数
裂缝识别
样本数据库
页岩气储层测井解释评价技术
页岩气
储集层
参数
数学模型
综合评价
测井解释
计算机软件
海相页岩气储层评价发展趋势与综合评价体系
页岩气
储集层有效性
压后动态参数
“自动缓解水锁”潜力
“静—动”结合
储集层综合评价体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微注入压降测试的页岩气储层快速评价方法
来源期刊 石油钻探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页岩气 微注入压降测试 试井解释 储层评价 G函数 涪陵页岩气田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油气开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7-112
页数 6页 分类号 TE353
字数 42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11/syztjs.201703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国锋 3 20 3.0 3.0
2 余刘应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特种作业事业部 1 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4)
共引文献  (157)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5(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页岩气
微注入压降测试
试井解释
储层评价
G函数
涪陵页岩气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钻探技术
双月刊
1001-0890
11-1763/TE
大16开
北辰东路8号北辰时代大厦716室
197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6
总下载数(次)
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