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如何从戏剧中充分体现人民的历史作用,是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国戏剧领域面临的新问题。除了传统剧目中大量加入群众角色外,通过新剧目塑造“社会主义新人”,是满足新社会对戏剧需求最直接的手段。但是新人形象塑造很快形成公式化概念化的模式,为突破这一模式而出现的“第四种剧本”,在得到短暂肯定后很快受到猛烈的政治化批判。如何从艺术角度实现新型戏剧人物的塑造,仍是悬而未决的难题。
推荐文章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丽水农村发展研究
丽水农村
农业生产
高指标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报刊对东北义勇军的报道
东北义勇军
时事新报
申报
报道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复古时尚研究
复古时尚
身份构建
性别构建
阶级流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美电影文化内核差异
中美电影
中美电影市场
电影文化内核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社会主义新人”塑造——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有关戏剧人物塑造的讨论回溯
来源期刊 东吴学术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社会主义新人 戏改 第四种剧本
年,卷(期) dwxs_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3
页数 9页 分类号 J8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谨 南京大学文学院 13 6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社会主义新人
戏改
第四种剧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东吴学术
双月刊
1674-9790
32-1815/C
大16开
江苏省常熟市南三环路99号
201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62
总下载数(次)
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