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1991—2014年甘肃省河西走廊5市的气温、降水数据及农作物物候期和产量资料,运用线性趋势估计法、5 a滑动平移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和皮尔逊相关系数法分析了河西走廊24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农作物物候和产量的变化特征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1)河西走廊近24年来春季变暖变干,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69℃/10 a、降水为6.63 mm/10 a,夏秋季节变暖变湿,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49℃/10 a、降水为16.83 mm/10 a,全年表现为显著变暖,降水量增加,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43℃/10 a、降水为59.28 mm/10 a;(2)春小麦播种期呈略微提前趋势,玉米播种期呈推后趋势,春小麦和玉米的出苗期、生长季呈缩短趋势,成熟期呈提前趋势.春小麦和玉米播种期、出苗期、成熟期、生长季与气温呈负相关,播种期与降水量呈二次曲线关系,出苗期与降水量呈负相关,成熟期、生长季与降水量呈正相关;(3)河西走廊年小麦产量总体呈显著下降趋势,嘉峪关、金昌、武威、张掖和酒泉每10年分别减少0.5×104 t、0.24×104 t、10.94×104 t、10.72×104 t和13.85×104 t;年玉米产量酒泉呈略微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0.89×104 t,嘉峪关、金昌、武威和张掖总体呈增加趋势,每10年分别增加0.11×104 t、5.22×104 t、24.74×104 t和17.27×104 t;河西走廊的小麦相对气象产量正负变化比较频繁,玉米相对气象产量负值变化比较明显;嘉峪关、张掖、武威小麦产量和酒泉、金昌玉米产量受气温影响略大,关联系数分别为0.6948、0.7246、0.7486和0.7344、0.6836,酒泉、金昌小麦产量和嘉峪关、张掖、武威玉米产量受降水量影响较大,关联系数分别为0.7849、0.7391和0.6537、0.6452、0.7346;(4)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作物的影响逐渐变大,国家政策的大力实施、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以及河西走廊人民的种植意愿对农作物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该研究对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推广生长季较短的新品种作物,提高农作物的生产潜力具有较大的意义.
推荐文章
气候变化对盘锦自然物候及农作物的影响分析
盘锦
气候变化
自然物候
农作物
影响分析
近50年晋中市气候变化及对农作物的影响
气候变化
气温
降水
农业
晋中市
河西走廊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净初级生产力(NPP)
随机森林
气候变化
影响因子
河西走廊
气候变化对北方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影响及对策
气候变化
农作物
影响
对策
北方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候变化对河西走廊主要农作物的影响
来源期刊 生态环境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气候特征 物候期 作物产量 影响因素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25-133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K921|X16
字数 831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258/j.cnki.1674-5906.2017.08.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明军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29 2229 25.0 43.0
2 王圣杰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85 1466 17.0 36.0
3 张亚宁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14 253 9.0 14.0
4 杜铭霞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8 33 4.0 5.0
5 周苏娥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5 22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9)
共引文献  (1108)
参考文献  (3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44)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1(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6(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7(4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8)
2008(3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3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10(2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1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7)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气候特征
物候期
作物产量
影响因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环境学报
月刊
1674-5906
44-1661/X
大16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808号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46-272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90
总下载数(次)
27
总被引数(次)
15235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