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耐荫性是影响间套作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大豆间套作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建立高效、通用、稳定的耐荫性鉴定体系,以利于发掘耐荫种质,开展耐荫性育种.[方法]以60份不同耐荫性类型的大豆品种为材料,首先对15%,30%和60%3个遮光度下倒伏品种比例等进行比较,确定遮光处理条件;其次对遮光后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叶柄长和茎叶鲜重等17个性状进行筛选,选定耐荫鉴定指标;再比较播种后第40,50和60天3个时期耐荫指标的误差变异系数和表型变异系数等,明确鉴定时期,最后建立由遮光度、耐荫鉴定指标和鉴定时期构成的耐荫性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对中国南方十二省区45 3份材料进行耐荫性鉴定和资源筛选.[结果]30%遮光度相对其他遮光梯度较优,表现为倒伏品种有而不太多(22%)、表型变异系数较高(25%)、品种间区分度较好.株高和平均节间长构成的耐荫指标相对其他指标具有以下优点:①较准确,误差变异系数低(9.36%),遗传率高(95.4 3%);②较稳定,环境间相关系数高(0.92);③品种间区分度较好,表型变异系数(31.25%)和遗传变异系数(30.52%)较大;④与田间目测耐荫级别相关性较高(0.7 3),较能反映田间实际情况.播种后50 d时相对其他时期耐荫指标各参数均最优,如环境间相关系数最大(0.87),误差变异系数最小(7.75%).据此将30%遮光度条件下,播种后50d株高和平均节间长相对值的平均数定为耐荫指数,指数越小则越耐荫.中国南方453份大豆耐荫指数的变幅为1.11-2.61,平均1.55,材料个体间差异极显著,且遗传率较高(91.1 3%),说明表型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Ⅲ、Ⅳ、Ⅴ和Ⅵ生态区内耐荫指数变幅分别为1.19-2.08,1.17-2.61、1.27-2.37和1.11-2.54,均存在大量的耐荫性变异,各生态区均有耐荫性材料.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耐荫指数变幅分别为1.11-2.61和1.17-2.54,都存在较丰富的耐荫性变异,在筛选出的11份耐荫资源中,有8份是育成品种,说明大豆育种过程中耐荫性已得到改良.[结论]由30%遮光度、播种后50 d的株高和平均节间长构成的耐荫指数是相对准确、稳定、灵敏、实用的耐荫性评价体系.中国南方大豆耐荫性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从453份南方材料中筛选到11份耐荫性强的种质资源.
推荐文章
我国南方耐荫大豆的现状及前景
大豆
耐荫
间、套作
云南间作大豆耐荫性综合评价及鉴定指标筛选
大豆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法
系统聚类分析
逐步回归
大豆耐荫性品种试验
大豆
耐荫性
品比试验
大豆苗期耐荫性综合评价及其鉴定指标的筛选
大豆
耐荫性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农艺性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豆耐荫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与中国南方大豆资源耐荫性变异
来源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学科
关键词 大豆 耐荫 变异 种质资源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作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分子遗传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92-801
页数 10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7.05.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2)
共引文献  (315)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166)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3(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4(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5(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6(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0(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11(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2(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5(12)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4)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8)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豆
耐荫
变异
种质资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农业科学
半月刊
0578-1752
11-1328/S
大16开
北京中关村南大街12号
2-138
196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193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54208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