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芙新姬小蜂Neochrysocharis formosa (Westwood)是世界上蔬菜潜叶蝇的优势寄生蜂.2015年6月,我们在北京发现该寄生蜂存在孤雌产雌品系(thelytokous strain),为在中国首次发现.由于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arrhenotokous strain)难于从形态上进行区分,本研究旨在从分子水平对这两种品系进行鉴定,为孤雌产雌品系的后续研究和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TH-China和两性品系AR-China的室内饲养种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扩增芙新姬小蜂两种品系的核糖体基因(28S rDNA和ITS-1基因)和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比较两种品系的遗传分化;采用Rickettsia特异性引物NforRick 1/NforRick2扩增其16S rDNA,克隆测序并进行BLAST比对;检测在TH-China卵巢管、幼虫、蛹和成虫,以及AR-China成虫中是否含有诱导形成孤雌产雌特性的内共生菌Rickettsia.[结果]分别以引物LCO1490/HCO2198和COⅠ1/COⅠ2扩增的两段COⅠ基因序列为分子标记建立的系统发育树表明,芙新姬小蜂两种品系分别聚为2个分支,品系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039和0.023;以ITS-1基因为分子标记时,两种品系间有21个差异位点,遗传距离为0.008;以28S rDNA为分子标记时,两种品系间无差异位点.从TH-China的Rickettsia中扩增的16S rDNA序列与日本报道的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内共生菌Rickettsia sp.的16S rDNA序列(GenBank登录号:AB185963)100%一致.芙新姬小蜂TH-China卵巢管、幼虫、蛹和成虫中均含有Rickettsia,而AR-China成虫不含Rickettsia,推测Rickettsia是孤雌产雌特性的形成原因.[结论]线粒体CO Ⅰ基因可将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和两性品系分为2个明显的遗传支系,而核糖体基因28S rDNA和ITS-1基因在两种品系间没有遗传分化或不能形成2个遗传分化支系.
推荐文章
孤雌产雌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遗传稳定性
孤雌产雌
松毛虫赤眼蜂
遗传稳定性
世代
沃尔巴克氏体
桉树枝瘿姬小蜂雌成虫体内可培养细菌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桉树枝瘿姬小蜂
雌成虫
可培养细菌
细菌多样性
松毛虫赤眼蜂两性生殖品系与孤雌产雌品系生物学特性的比较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温度
湿度
生物学特性
孤雌产雌生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新发现芙新姬小蜂孤雌产雌品系的分子鉴定及其内共生菌Rickettsia的检测
来源期刊 昆虫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芙新姬小蜂 孤雌产雌品系 两性品系 分子鉴定 Rickettsia COⅠ ITS-1 28S rDNA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进化与系统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2-593
页数 12页 分类号 Q96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380/j.kcxb.2017.05.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利艳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8 136 8.0 11.0
2 郭建洋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9 85 3.0 9.0
3 杨月梅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3 1.0 1.0
7 轩景丽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 7 2.0 2.0
8 叶福宇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7)
共引文献  (23)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0(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2(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芙新姬小蜂
孤雌产雌品系
两性品系
分子鉴定
Rickettsia
COⅠ
ITS-1
28S rDNA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昆虫学报
月刊
0454-6296
11-1832/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5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195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0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492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