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观察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的内源性抗凝能力及其在DVT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骨折后下肢DVT患者95例作为DVT组,体检健康者100例作为健康人对照组.收集患者术后第3天枸橼酸钠抗凝血浆标本,检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和D-二聚体(DD);用Thrombopath发色底物显色法检测内源性抗凝能力指标Protac凝血抑制率(PICI);收集患者血清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DVT组FDP、DD均高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DVT组PICI(%)低于健康人对照组(82.8 ±7.2 vs 87.8±3.6,P<0.01);DVT组≥65岁患者较<65岁患者PICI下降约4.8%(P<0.05);当PICI的cut-off值为84.2%时,卡方检验显示,DVT与健康人对照组PICI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PICI与FDP、DD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18、-0.336和0.284,P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I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OR值为1.243(P <0.01).结论 骨折后血栓患者的内源性抗凝能力降低.
推荐文章
脑卒中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脑卒中
抗凝
溶栓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抗凝溶栓治疗3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疗效观察
护理
髋部骨折病人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髋部骨折
下肢
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老年骨折病人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
老年病人
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内源性抗凝能力评价
来源期刊 临床检验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内源性抗凝能力 深静脉血栓 骨折 Protac凝血抑制率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7-920
页数 4页 分类号 R446.11|R619
字数 339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02/j.cnki.jcls.2017.12.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 37 244 8.0 14.0
2 吴俊 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 36 270 8.0 16.0
3 苏玉 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 5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内源性抗凝能力
深静脉血栓
骨折
Protac凝血抑制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检验杂志
月刊
1001-764X
32-1204/R
大16开
南京市中央路42号
28-10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50
总下载数(次)
22
总被引数(次)
395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