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摘要:
盐渍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潜力耦合关系的研究对以植被建设、增加碳汇为目的的盐渍区最优土地利用方式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以滨海撂荒盐碱裸地为对照,连续观测和定量描述栽植3年和10年的柽柳林、栽植2年和8年的人工枸杞林及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下的棉田的土壤有机碳和植被生物量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滨海盐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碳储量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1)柽柳、枸杞的栽植及结冰灌溉结合覆膜等土地利用方式在撂荒盐碱地实施后,土壤-植被系统固碳能力明显增强,且土壤容重显著减小;栽植10年的柽柳林和栽植8年的枸杞林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最高,分别为118.24 t·hm-2和96.27 t·hm-2,比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增加58.51 t·hm-2和36.54 t·hm-2,比撂荒盐碱裸地增加83.39 t·hm-2和61.42 t·hm-2.2)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固碳趋势研究发现,栽植3年的柽柳林和栽植2年的枸杞林土壤-植物系统固碳速率较高,分别为10.08 t·hm-2·a-1和2.71 t·hm-2·a-1.冬季咸水结冰灌溉结合地膜覆盖棉田固碳速率较低,仅为0.53 t·hm-2·a-1.栽植10年的柽柳和栽植8年的枸杞样地,植株固碳速率明显减慢,土壤-植被系统表现为一个弱的碳源.春季地表覆膜处理棉花存活率低且植株成熟后秸秆被移除,碳储量每年净减少0.86 t·hm-2.撂荒盐碱裸地在无外源碳补充的条件下表现为碳源,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减少速率为1.42 t·hm-2·a-1.综上所述,滨海盐渍区人工栽植柽柳和枸杞是提高区域碳储量的有效途径.
推荐文章
土地利用变化对中国土壤碳储量变化的间接影响
土壤呼吸
温度敏感性
CASA模型
中国
昆明松华坝水源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土壤有机碳
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土地利用方式
松华坝水源区
土地利用变化影响土壤碳库特征与土壤呼吸研究综述
土壤学
土地利用变化
土壤碳库
活性碳
土壤呼吸
温室效应
综述
基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荒漠绿洲碳储量动态评估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Bookkeeping模型
碳储量
耕地开垦
绿洲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滨海盐渍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植被系统碳储量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学科
关键词 滨海盐渍区 土壤有机碳 植被生物量 土地利用方式 咸水结冰灌溉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生态系统与调控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0-1590
页数 11页 分类号 S156.4|Q14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930/j.cnki.cjea.17026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1)
共引文献  (987)
参考文献  (3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72)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5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8(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9(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4(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5(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2(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2)
2003(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4(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9)
2005(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7(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08(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5)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2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1(3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12(1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3(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7)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滨海盐渍区
土壤有机碳
植被生物量
土地利用方式
咸水结冰灌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月刊
2096-6237
13-1432/S
大16开
1993-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2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9901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