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超滤实验以及6种粉末活性炭吸附东江水有机物的水质数据,通过三维荧光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PARAFAC),考察东江水中造成不可逆膜污染的主要组分和活性炭吸附这些组分的效果;随后进行活性炭对不可逆膜污染组分吸附效果与对应活性炭孔结构参数的相关性分析,揭示活性炭的表面物理性质对不可逆膜污染物吸附的影响.EEM-PARAFAC模型识别出东江水含有2个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和C3,以及1个类蛋白质(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2,其中C2为主要不可逆膜污染物.同时,所有活性炭对3种荧光组分均有较好的吸附效果,其中对主要膜污染物C2的去除率可达54.0%~74.6%.相关性分析发现,活性炭对主要膜污染荧光组分C2吸附效果受活性炭微孔表面积的影响,而活性炭对两种次要膜污染荧光组分C1和C3吸附效果受活性炭中大孔表面积和BET比表面积影响.实验结果可为活性炭-超滤工艺处理东江水的活性炭选型提供技术指导.
推荐文章
活性炭吸附去除原水中有机物的研究
活性炭吸附
去除
原水中有机物
研究
投加粉末活性炭对超滤膜去除海水中有机物的影响
超滤
吸附
粉末活性炭
有机物
海水
活性炭和膜处理工艺去除生化污水COD试验
生化污水
活性炭工艺
膜处理工艺
去除COD
试验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吸附去除环境污染物的进展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
环境污染物
吸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超滤处理东江水不可逆膜污染物的识别和活性炭对其吸附去除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平行因子分析 不可逆膜污染物 活性炭 吸附 天然有机物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0-1466
页数 7页 分类号 X1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27/j.hjkx.201609013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6)
共引文献  (117)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44)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8(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1(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3(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14(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平行因子分析
不可逆膜污染物
活性炭
吸附
天然有机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
月刊
0250-3301
11-1895/X
16开
海淀区双清路18号(北京市2871信箱)
2-821
197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846
总下载数(次)
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