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当代纪念性构筑物侧重于突出建筑形态和象征意义,而忽略了它们所处的场地和环境。本研究认为景观过程和人类活动的交织能够提供一种更具批判性性的纪念方式。这些过程涵盖土地、水体、植物和其他景观元素,以及人类对某一事件的认知与记忆。景观不是一个静止的场景,而是会通过物质转移随时间和空间更迭而持续进化。因此,针对某事件的纪念性景观经历了从古典美学到相对美学,再到系统美学的持续发展过程,并最终揭示了蕴藏其中的经济、社会政治和生态价值。通过就不同的时间尺度、复杂的物质属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提出一系列设计策略和方法,该项目试图模拟和呈现那些有潜力改变场地的环境生态和社会政治生态的自然模式。项目以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技术性灾难之一——发生于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为对象,提出自2016年起50年的规划预景。以事故场地为出发点,该项目旨在纪念这一严重事件并对各类政治假设和复杂现实作出有效回应。
推荐文章
江苏省自然遗产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自然遗产地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江苏省
北京的珍贵自然遗产--植物多样性
北京
自然遗产
植物多样性
世界山脉遗产对比研究及对我国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建议
世界自然遗产
山脉遗产
中国预备遗产名录
震后重建中的自然遗产保护——以都江堰市为例
5.12汶川大地震
灾后重建
自然遗产
都江堰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禁足之境:演进的自然遗产与衰败的灾难遗迹
来源期刊 景观设计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切尔诺贝利 核辐射 政局变幻 物质转移 植物修复 时间演变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43
页数 11页 分类号 X4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切尔诺贝利
核辐射
政局变幻
物质转移
植物修复
时间演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景观设计学
双月刊
2096-336X
10-1467/TU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大街127-1号北大
80-985
2013
chi;eng
出版文献量(篇)
662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108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