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特点及发生发展过程与伏邪致病有诸多相似之处,其病因病机多为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素体虚弱而致脾胃运化功能虚弱,浊阴上逆.伏邪发病的三要素可概括为正气、邪气和环境,其致病特点多不易察觉即隐匿潜藏,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伺机而发,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表现为留连晚发的时间特点,深层潜藏的空间特点,并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着动态变化的特点,这与胃食管反流病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役失常等诱发,停药后又极易复发的发病特点相似,而其表现除了反酸烧心等不适症状外,还同时伴随许多食管外症状如咳嗽等,易误导临床的诊断.临床治疗多从调畅内伏之肝胃气机,清化内伏之脾胃湿热,补益脾胃、顾护正气,未病先防、瘥后防复等角度着手,均有一定显著的疗效.
推荐文章
从督脉论治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进展
督脉
胃食管反流病
阳脉之海
神经-内分泌系统
针刺
埋线
从心肝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疗法
藏象学说
从"内生五邪"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胃食管反流病
内生五邪
病机
肝胃郁热
中虚气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伏邪学说角度论治胃食管反流病
来源期刊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伏邪学说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疗法 治未病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经验传承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9-392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41.1
字数 38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463/j.cnki.cczyy.2017.03.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洪 74 900 18.0 26.0
2 徐婷婷 11 106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7)
共引文献  (425)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4)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1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3(1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4(13)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5(6)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伏邪学说
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药疗法
治未病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7-4813
22-1375/R
大16开
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12-15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825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5225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