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抗病毒药物,但是大部分病毒感染仍然无法完全治愈.最早在先天免疫系统中发现多肽可以抵御微生物感染.近年来在动物、植物、微生物体内相继发现了大量的抗菌肽和抗病毒肽.常见的抗菌肽大都具有广谱抗菌活性,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膜,导致内容物泄露来发挥抑菌作用.另外,多肽也可通过抑制病毒侵入、病毒蛋白合成以及提高宿主免疫功能等方面来发挥抗病毒效应,为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来源.多肽的疏水性、电荷量、两亲性和分子质量主要影响多肽的成药性,而合适的多肽药物还应具有低毒性和高选择性的特征.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的具有抑制单纯疱疹病毒(HS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甲型流感病毒(IVA)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活性的多肽分子药物,并阐明其抗病毒活性和机理,可为抗病毒多肽药物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推荐文章
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肝炎病毒
疱疹病毒
巨细胞病毒
流感病毒
抗病毒药物耐药及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抗病毒药
耐药性
耐药机制
中药抗病毒研究进展
中药
抗病毒
抗病毒药物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
肝炎,乙型,慢性
疾病传播,垂直
抗病毒药
拉米夫定
母婴阻断
替比夫定
替诺福韦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病毒多肽药物的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药物生物技术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多肽 抗病毒 病毒包膜 病毒表面糖蛋白 吸附融合 免疫调节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9-254
页数 6页 分类号 Q516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9526/j.cnki.1005-8915.201703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长林 80 451 12.0 18.0
2 窦洁 41 234 9.0 14.0
3 徐君 7 24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2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肽
抗病毒
病毒包膜
病毒表面糖蛋白
吸附融合
免疫调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物生物技术
双月刊
1005-8915
32-1488/R
16开
南京童家巷24号
28-243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585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161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