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质之辨”涉及“人”与“文”的张力,乃涵摄《论语》全书精义的又一重大分辨.文章结合“仁”与“质”“文”的关系,从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和良善社会风尚的培壅两个角度,再度探询了“文质彬彬”的确切内涵、致取之途.一方面,就理想的君子人格的养成来说,所谓“彬彬”,意味着每个人身上“仁”的端倪(“质”)经由种种人为之“文”的润泽而达到相当高卓的境界(“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另一方面,就社会文化风尚的培壅来说,所谓“彬彬”,则是意味着百姓身上那点“仁”心(“质”)受到为政者的种种引导和教化这一“文”的熏陶,结果社会风气的良善臻于醇化(“文…质”互成而至无过不及).
推荐文章
春秋时期的义观念与义利之辨
道德
义利之辨
大义灭亲
窥一斑见全豹——浅析《论语》之美
思想美
辩证美
语言美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释正
孔子
'与'
'利'
'命'
'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由“仁”与“质”“文”之关系再探“文质之辨”——以近代以来《论语》注疏为中心
来源期刊 理论与现代化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君子人格 社会风尚 文质之辨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哲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0-66
页数 7页 分类号 B222
字数 102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娜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37 144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君子人格
社会风尚
文质之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理论与现代化
双月刊
1003-1502
12-1166/C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0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128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