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该文旨在分析沂河流域近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为未来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建议.基于1995—2015年遥感影像,通过计算土地利用变化幅度、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沂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比例60%以上,其次是草地、林地、建设用地,其中耕地和建设用地是减少和增加趋势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二者转移程度最为显著.耕地向建设用地转移是城市化过程中的趋势,定向的人类活动是地类间转移的主要驱动力.
推荐文章
近10年巴音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资源利用
遥感影像
驱动力
巴音河流域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驱动力研究
土地利用/覆盖
驱动力
综述
东南诸河流域1990-2015年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
东南诸河流域
台湾地区
土地利用变化特征
主成分分析
驱动机制
区域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研究前景展望
土地利用变化
区域尺度
驱动力
驱动机制
过程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1995-2015年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来源期刊 安徽农学通报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矩阵 驱动力 沂河流域
年,卷(期) 2017,(21)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经济·“三农”论坛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4
页数 3页 分类号 F311
字数 29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7731.2017.2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姜爱霞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17 112 6.0 10.0
2 张晨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 3 1.0 1.0
3 王超楠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4 1 1.0 1.0
4 张玉聪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67)
共引文献  (241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9(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4(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2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4(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地利用变化
转移矩阵
驱动力
沂河流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安徽农学通报
半月刊
1007-7731
34-1148/S
大16开
合肥市徽州大道193号安徽省农业委员会内
24-146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046
总下载数(次)
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