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明确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变化规律,对提高四川丘陵区人工草地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校验EPIC模型,有利于改进并提高模型对黑麦草的模拟精度,对推进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决策技术在草粮轮作系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与计算机模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明确了EPIC模型对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土壤水分变化规律的模拟精度.结果表明,1)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田土壤有效含水量在3-5月较低,深层(0.4~0.6 m)土壤水分在5-10月间可以得到较好恢复,适当增加氮肥投入,可以显著提高黑麦草最大叶面积系数和饲草产量,在刈割4茬的条件下,氮肥施入量不宜低于75kg/hm2,且不高于225 kg/hm2;2)黑麦草田0~1 m土层土壤有效含水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为0.86~0.95,RRMSE值为6.0%~17.2%,土壤水分剖面分布动态变化的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介于0.57与0.92之间,且大部分大于0.85;3)EPIC模型模拟的黑麦草叶面积系数和株高与观测值间的r值均大于0.90,在统计范围内模拟值和观测值间差异不显著;黑麦草产量模拟值和观测值间的r值大于0.90,ME值和R2间差异小于0.02.总体而言,EPIC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黑麦草生长过程,对黑麦草田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模拟较为准确,可以用来评价四川丘陵区以黑麦草为主的草粮轮作系统对当地气候条件的适应性.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区刺槐生长及林地土壤水分动态规律研究
黄土丘陵区
人工刺槐林
土壤水分演变
南方红壤丘陵区樟树林土壤水分动态变化
红壤
樟树林
土壤水分
蒸散发
降水
南方丘陵区不同坡地利用方式土壤水分动态
南方丘陵区
坡地利用方式
垂直变化
土壤含水量
时空异质性
基于GIS与神经网络的黄土丘陵区土壤水分模型研究
土壤水分模型
BP神经网络
GIS
黄土丘陵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EPIC模型的四川丘陵区黑麦草生长过程及其土壤水分动态变化模拟
来源期刊 草业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黑麦草 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四川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3
页数 13页 分类号
字数 1028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686/cyxb20164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国涛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82 309 9.0 13.0
2 胡运高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67 201 7.0 10.0
3 黄晶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31 99 5.0 8.0
4 王红妮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与网络教育学院 19 79 5.0 8.0
5 王学春 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37 133 7.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62)
共引文献  (255)
参考文献  (3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1)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8(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1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3(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4(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5(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7(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8(4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10(2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3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3(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4(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9)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黑麦草
EPIC模型
产量
土壤水分
四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草业学报
月刊
1004-5759
62-1105/S
大16开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兰州市61号信箱)
54-84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1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8139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