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社会因素剖宫产的原因及对产妇和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临床降低社会因素所致的剖宫产率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16864例孕产妇病例资料及其新生儿临床信息,分析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及因素分析;同时选取以"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行剖宫产分娩的1876例孕产妇作为观察组,应用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在总病历资料中选取1876例行阴道分娩的孕产妇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总体剖宫产率为42.38%,"社会因素"为唯一手术指征的剖宫产率为26.2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2=13.038,P<0.05);社会因素剖宫产中疼痛因素占比49.31%,对剖宫产的认知不够占比31.29%,医源性因素占比8.05%,选择出生时间占比7.20%,其他因素占比4.16%;观察组孕产妇受教育程度 、孕早期体质指数(BMI)大于25kg/m2的比例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401、5.782、16.932,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孕产妇产后感染率分别为11.89% 和2.83% 、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2±3.61)d和(4.41±2.22)d、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89.61±78.32)mL和(255.82±4.62)mL,大于500mL出血量比例分别为2.4% 和1.01%,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t=65.893、27.112、14.010、6.191,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3.41±0.35kg)高于对照组(2.83±0.33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82,P<0.05),两组新生儿男婴多于女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84,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2.45%)较对照组(1.1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322,P<0.05).结论 加大孕妇产前宣传教育力度,完善相关制度,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实现有效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