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设计合成了基于环合靛蓝单元的Donor-Acceptor(D-A)型小分子——2,2′-(-(((2,9-双(5-(2-癸基十四烷基)噻吩-2-基)-6,13-二氧代-6,13-二氢二吲哚[3,2,1de:3′,2′,1′-ij][1,5]萘啶-7,14-二基)双(噻吩-5,2-二基))双(甲基叉))双(3-氧-2,3-二氢-1H-茚-2,1-二叉))二丙二腈(MT-BAI-TM).采用密度泛函(DFT)理论计算了该化合物的前线分子轨道分布.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循环伏安法分析了化合物的能级和带隙特征;通过掠入射宽角X射线散射实验(GIWAXS)测试了旋涂薄膜样品S-1内MT-BAI-TM分子的堆积取向.MT-BAT-TM的深吸收、高电子亲和势及面向上(Face-on)堆积特征表明,其具有受体型有机半导体材料的性质.
推荐文章
新型吲哚衍生物的合成研究
新型吲哚衍生物
防污性能
环境保护
食品卫生
新型Venetoclax哌嗪衍生物的合成
Bcl-2抑制剂
磺胺衍生物
螺环哌嗪
药物合成
新型三唑基咔唑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学性质
咔唑
1,2,4-三唑
合成
光学性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环合靛蓝衍生物的合成及性质
来源期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环合靛蓝 受体 合成 性质
年,卷(期) 2017,(9) 所属期刊栏目 有机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84-1589
页数 6页 分类号 O626.32
字数 465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03/cjcu2017009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孙亚光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45 94 4.0 7.0
2 黄丹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1 0 0.0 0.0
3 徐钦 沈阳化工大学应用化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环合靛蓝
受体
合成
性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月刊
0251-0790
22-1131/O6
大16开
长春市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12-40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95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3391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