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阐明不同天然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及季节变化规律,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适应策略,以陕西省子午岭林区桥山林场的油松和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季内不同月份叶片的C、N、P含量及其计量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油松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分别为48.06%,1.15%,0.11%和42.58,473.22,11.02,辽东栎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分别为43.16%,2.10%,0.19%和25.47,380.18,14.49;两树种叶片各指标季节间变异系数表现为C含量最小,P含量最大.(2)两树种叶片C、N、P含量及其计量比在整个生长季内的变化规律不一致,油松叶片C含量在4-6月显著下降,之后保持平稳状态,8月后显著上升,至10月基本与4月持平;而辽东栎叶片C含量在整个生长季内变化不明显.油松叶片N含量在6月前较稳定,6 8月显著下降,随后显著上升,至10月基本与6月持平;辽东栎叶片N含量在4-6月显著下降,随后保持稳定,8月后再次显著下降,并在10月达到最低值.油松叶片P含量在8月前变化不明显,8月后显著上升,并在10月达到最高值;辽东栎叶片P含量在4月到6月显著下降,随后基本不变.两树种C∶N和C∶P的变化与N、P浓度相反;油松叶片N∶P在4-6月显著下降,6-8月显著上升,8 10月再次显著下降,辽东栎叶片N∶P在6月前显著上升并达到最高值,6-10月显著下降.(3)叶片C含量和C∶N主要受树种的影响,其他各指标受树种与月份交互作用的影响最大.(4)油松叶片C含量显著高于辽东栎,N含量显著低于辽东栎,因此,C∶N显著高于辽东栎,而辽东栎叶片的N∶P显著高于油松,但P含量和C∶P在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除叶片C含量外,各指标季节间变异系数均表现为油松小于辽东栎.研究结果丰富了天然林生态化学计量学的研究,同时也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森林恢复与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推荐文章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次生林植物叶片-凋落叶-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养分再吸收
土壤
叶片
凋落叶
天然次生林
喀斯特区次生林土壤和优势树种叶片的化学计量特征及季节变化
喀斯特次生林
土壤
叶片
化学计量特征
季节变化
黄土高原子午岭林区典型树种叶片N、P再吸收特征
养分再吸收率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养分
凋落叶
黄土高原
大兴安岭两种主要天然次生林林分空间结构特征
天然次生林
阔叶混交林
落叶松林
林分空间结构
大兴安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子午岭林区两种天然次生林叶片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
来源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子午岭林区 天然林 化学计量 季节变化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9-325
页数 7页 分类号 Q946
字数 645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0/j.cnki.stbcxb.2017.06.050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4)
共引文献  (420)
参考文献  (2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63)
二级引证文献  (5)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4(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5(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6(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9(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11(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10)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子午岭林区
天然林
化学计量
季节变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水土保持学报
双月刊
1009-2242
61-1362/TV
大16开
陕西杨陵区西农路26号
52-150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614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465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