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前陆褶皱冲断带发育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甫沙地区)和背驮盆地(乌泊尔地区)两种明显不同的构造类型.为了探讨它们的不同成因,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开展了一系列二维数值模拟研究.采用遵循平面应变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设置两个滑脱层和三个能干层.同时考虑基底沉降、同构造剥蚀和沉积,缩短速率为8 mm/a,剥蚀速率为每年侵蚀基准面以上高程的3×10-7(相当于每1000 m每年剥蚀0.3 mm).在基底水平的情况下,采用均一的沉降速率1.6 mm/a并以填平补齐的方式进行沉积时,3.5 Ma后发育成与甫沙地区相似的被动顶板双重构造.而当模型采用中部小两端大的拱形沉降速度以及填平补齐的沉积时最终发育成背驮盆地,和乌泊尔地区地质原型接近.模拟结果表明,同构造沉积地层对褶皱冲断带的影响巨大,当沉积物大量堆积在褶皱冲断带前缘时有利于被动顶板双重构造的形成,而沉积物大量堆积在逆冲楔顶与斜坡时则更有利于背驮盆地的发生.模拟结果认为甫沙地区和乌泊尔地区都接受了填平补齐的沉积方式,但基底沉降差异造成了两者的构造样式明显不同.在小范围内(后陆至前陆小于80km),甫沙地区基底以水平方式发生沉降,褶皱冲断带前缘接受了大量沉积;而乌泊尔地区基底在挤压下发生弯曲,使得后陆发生了更大的沉降从而接受了更多的沉积.
推荐文章
塔西南英吉沙地区构造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西南
英吉沙
构造地质
油气聚集
塔里木盆地乌泊尔-克拉托地区深层电性结构与地质解释
约束反演
薄层识别
视电阻率
大地电磁
塔里木盆地
塔西南英吉沙地区构造地质特征
塔里木盆地
西南
英吉沙
构造地质
油气聚集
新疆哈密地区库姆塔格沙垄西南一带地质构造单元划分及构造变形特征
库姆塔格沙垄
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构造变形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塔西南甫沙地区被动顶板双重构造和乌泊尔地区背驮盆地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塔西南 前陆褶皱冲断带 背驮盆地 被动顶板双重构造 同构造沉积 滑脱层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674-1693
页数 20页 分类号
字数 14983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忠海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9 16 2.0 4.0
2 黄光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地球科学计算地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9 6 2.0 2.0
3 周永智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地质工程学院 5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25)
共引文献  (193)
参考文献  (5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1997(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8(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0(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5(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7(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8(2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0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1(1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2(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4(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塔西南
前陆褶皱冲断带
背驮盆地
被动顶板双重构造
同构造沉积
滑脱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