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建立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并对比主动灌注法与分流栓(shunt)法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0只体重在50~60 kg的雄性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A1(shunt-55%狭窄)组、A2 (shunt-75%狭窄) 组、B1 (主动灌注-55%狭窄) 组、B2 (主动灌注-75%狭窄) 组,(n=6).手术组缝扎前降支近端部分管腔,分别建立55%、75%冠脉狭窄模型后,检测主动脉压(P0)力与狭窄后冠脉灌注压(P1),计算出冠脉有效灌注压(P1/P0);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同I酶(CK-MB)、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结果 冠状动脉前降支血管部分缝扎法成功建立了冠状动脉狭窄55%、75%的心肌缺血模型.模型建立成功30 min(或ST段抬高1 mm)后,与对照组相比,手术狭窄组的有效灌注压(P1/P0)均显著下降(P<0.01),TNF-α、cTnI、Mb、CK-MB、IL-6、IL-10显著上升(P<0.01).与A组相比,B组的有效灌注压(P1/P0)显著增加(P<0.01),TNF-α、cTnI、Mb、CK-MB、IL-6、IL-10显著降低(P<0.01),提示B组心肌损伤程度低于A组.结论 与传统的shunt法相比,主动灌注法可以更好的维持心肌灌注压力,提高心肌保护效果.
推荐文章
心肌缺血预处理联合后处理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保护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预处理
心肌缺血后处理
心肌
大鼠
异氟醚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异氟醚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核转录因子κB
热休克蛋白27
白藜芦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白藜芦醇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梗塞
脂质过氧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主动灌注与分流栓在猪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心肌保护作用比较
来源期刊 滨州医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急性心肌损伤 动物模型 主动灌注 分流栓灌注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44-248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2.2
字数 325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玉玖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32 38 3.0 4.0
2 刘宝辉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12 2 1.0 1.0
3 李伟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21 20 3.0 3.0
4 封赞祥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11 13 2.0 3.0
5 王锋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6 6 1.0 2.0
6 侯芳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22 25 3.0 4.0
7 钱兆洋 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心脏外科 3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急性心肌损伤
动物模型
主动灌注
分流栓灌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滨州医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1-9510
37-1184/R
大16开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观海路346号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872
总下载数(次)
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