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文章以现行混凝土规范的应力应变关系为基础,基于Sidoroff能量等效原理,推导出计算混凝土损伤因子的取值公式.对同一问题描述分别采用图解法、Mander法、Najar损伤理论法和张劲公式法进行计算,将其结果对比以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并分析其他各方法的适用性及存在的问题.用某大跨悬索桥锚碇试验的部分试件模拟分析,验证该方法所得计算参数在局部受力复杂的混凝土结构分析的可靠性.结果表明:该损伤因子的取值方法是正确的,与其他取值方法对比而言具有明显的简便性,用该方法所确定的参数对受力复杂的混凝土部件的模拟分析也是可靠的.
推荐文章
ABAQUS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概述
塑性损伤
ABAQUS
损伤因子
滞回规则
屈服准则
流动法则
混凝土
基于损伤塑性模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 双肢墩数值模拟研究
超高强度混凝土
塑性损伤模型
本构关系
UHPC墩
力学性能
ABAQUS混凝土损伤因子取值方法研究
ABAQUS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损伤因子
基于Coulomb准则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及其数值验证
Coulomb塑性准则
塑性
损伤
本构
数值验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损伤塑性模型的开孔板剪力键混凝土损伤因子取值方法探索
来源期刊 四川建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能量等效原理 Mander法 Najar损伤理论 开孔板剪力键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工程结构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2-146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313.3
字数 434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8983.2017.05.04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夏嵩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7 73 3.0 7.0
2 孙文彪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277)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混凝土损伤塑性模型
能量等效原理
Mander法
Najar损伤理论
开孔板剪力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四川建筑
双月刊
1007-8983
51-1133/TU
大16开
成都市解放路二段95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566
总下载数(次)
34
总被引数(次)
303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