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中国的文化体系中,隐逸文化时常通过借用渔樵题材在绘画中来表现,指向那些悠游于自然山水之间、与万物冥合远离人世纷扰的理想生活状态,这一点我们在中国绘画史中不难发现。通过渔樵这一形象(尤以渔纹最为多见)来表达一种隐逸情怀,通常以作垂钓状的渔父或作捕鱼状的渔夫来体现,他所连带的想像总是那样另人心驰神往,简直成为了隐士的代名词。
推荐文章
浅谈士大夫隐逸文化对中国传统园林的影响
士大夫
隐逸文化
传统园林
文学
诗歌
绘画
试论隐逸思想的流变及影响
隐士
隐逸思想
流变
影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的隐逸文化
来源期刊 华人时刊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绘画史 隐逸文化 文化体系 自然山水 生活状态 隐逸情怀 渔父 代名词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2-74
页数 3页 分类号 I206.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亮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44 153 7.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绘画史
隐逸文化
文化体系
自然山水
生活状态
隐逸情怀
渔父
代名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人时刊
月刊
1006-0278
32-0001/Q
大16开
江苏省南京市北京西路30号同心大厦5楼
28-229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285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99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