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摘要:
降解有机质的电产甲烷(electromethanogenesis)技术在生物能(CH4)的生产、废水处理、地下水和土壤(及沉积物)生物修复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寻找简捷的方法获取高活性的生物阴极是该技术当前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以最有应用潜力的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SCMMEC)为反应器,对以葡萄糖为可发酵物质代表的SCMMEC阴极上生物膜的评估表明,可利用SCMMEC处理含葡萄糖的废水来富集电活性生物阴极.当外压为0.8 V时,富集的2个生物阴极的电流密度可分别达到0.59 A/m2和0.62 A/m2.但该法获得的生物阴极活性仍然比较低,是阴阳极中的电流限制电极.进一步的介体影响评估表明,生物阴极的电活性不受溶液中可能存在的电子介体的影响.在低剂量缓冲盐(6 mmol/L的磷酸盐)下的长期运行显示,0.8 V外压下生物阴极的活性在62 d和153 d时持平,到275 d时已有明显下降.长期直流通电单向极化导致的离子浓缩,甚至盐沉积,可能是生物阴极活性下降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基于阴极材料优化的微生物电解池研究进展
电化学
阴极材料
催化剂
废水
基于微生物电解池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微生物电解池
废水处理
污染物降解
生物处理技术
磺胺甲(噁)唑对微生物电解池阳极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
微生物电解池
产电菌
耐药菌
产氢菌
磺胺甲(噁)唑
微生物电解池应用研究进展
微生物电解池
脱盐
废水处理
微生物电合成
集成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中阴极生物膜的电活性
来源期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学科
关键词 产甲烷生物阴极 电活性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 电流限制电极 单向极化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工程与环境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47-1254
页数 8页 分类号 X703.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278/j.cnki.jjuese.2017042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汤洁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214 4308 35.0 53.0
2 宋扬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16 37 4.0 6.0
3 娄军芳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3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产甲烷生物阴极
电活性
单室无膜微生物电解池
电流限制电极
单向极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双月刊
1671-5888
22-1343/P
大16开
1956-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02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474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