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断为DME行抗VEGF治疗的患者58例(73只眼),其中包含治疗敏感30例(39只眼),治疗不敏感28例(34只眼),收集分析抗VEGF治疗前1个月内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最佳矫正视力(BCVA)相关资料,比较治疗敏感组及治疗不敏感组间治疗前后的视力、黄斑中心凹的厚度、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是否中断相应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敏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319.8 ±23.5)μm、视力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41.6 ± 50.2)μm、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1);不敏感组治疗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96.8 ±61.4) μm、视力与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487.9 ±58.4)μm、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敏感组(39只眼)中发现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中断4只眼,不敏感组(34只眼)中发现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中断31只眼,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 DME行玻璃体腔抗VEGF药物治疗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的的连续性完整有关,连续性破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抗VEGF疗效不佳.
推荐文章
抗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光感受器层
血流密度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血清VEGF含量的相关性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通络驻景丸联合抗VEGF药物和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研究
通络驻景丸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水肿的早期诊断
共焦激光断层扫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黄斑水肿
视网膜厚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抗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疗效与视网膜外丛状层连续性的相关性分析
来源期刊 临床眼科杂志 学科
关键词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外丛状层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93-396
页数 4页 分类号
字数 282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8422.2017.05.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安怀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116 370 10.0 12.0
2 胡焰山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 3 8 2.0 2.0
4 李拓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眼科 8 20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2)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外丛状层
频域相干光断层扫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临床眼科杂志
双月刊
1006-8422
34-1149/R
16开
安徽合肥市绩溪路218号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院内
26-110
199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975
总下载数(次)
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