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江苏栖霞山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宁镇地区,是华东地区最大的铅锌矿之一,近年来在其深部取得重大找矿突破,但该矿床的成因仍存在争议.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调查基础上,重点对深部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和采集.通过对其各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系统测定及分析,并结合地质事实,最终确定其矿床成因,为该矿床及区域下一步找矿提供方向.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栖霞山矿床流体包裹体类型以纯液相包裹体(L)和气液两相包裹体(V+L)为主.显微测温结果显示:主成矿期(热液成矿期)第一阶段磁铁矿-石英阶段(Ⅰ)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280 ~380℃,盐度变化于4.24% ~9.86% NaCleqv;第二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Ⅱ)的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变化于180 ~ 320℃,盐度变化于1.74% ~8.00% NaCleqv;第三阶段石英-碳酸盐岩阶段(Ⅲ)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80 ~ 160℃,盐度变化于0.53%~6.74% NaCleqv.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均一温度和盐度均有降低的趋势,显示流体混合的特征,可能是其矿质沉淀的重要机制.H-O同位素分析(δ18OH2O值为-1.9‰ ~ 5.5‰,δD值为-80.3‰~-69.9‰)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岩浆流体,后期有大气降水的加入.硫化物S同位素研究显示,δ34S值总体变化范围-4.6‰~3.8‰,呈塔式分布,位于零值附近,暗示着栖霞山矿床硫化物的S主要来源于岩浆,且可能有部分赋矿地层S的混入.矿石硫化物的206 Pb/204Pb为17.616~ 17.817,207Pb/204 Pb为15.513~ 15.718,208 pb/204 Pb为37.907~38.585,说明Pb主要来源于岩浆,可能有部分震旦系基底地层Pb的加入.综合矿床地质、流体包裹体及H、O、S、Pb同位素特征可知,栖霞山矿床属于主要受石炭系黄龙组灰岩与高丽山组砂岩之间“硅钙面”控制的岩浆热液矿床,与本区早白垩世晚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